•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圆桌派第四季

    圆桌派第四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9

    主演:窦文涛,周迅,马未都,陈坤,梁文道,武志红,蒋方舟,王晶,周轶君,马家辉,张亚东,魏一平,严歌苓 Geling Yan,汪海林,金宇澄,蒋丰,梁龙,李玫瑾,王蒙,朱大可,李菁,魏武挥,陈晓卿,罗朗 

    导演:苏雷 

    猜你喜欢

     剧照

    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1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2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3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4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5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6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16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17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18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19圆桌派第四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圆桌派》是一档最下饭的聊天综艺节目,由著名媒体人、文化名嘴窦文涛携手优酷“看理想”倾力打造。不设剧本,即兴聊天,平等视角,智慧分享。

     长篇影评

     1 ) 琐记

    e01朋友。周迅说男闺蜜和男朋友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要求。 e02高配。文道说去寻找一个完美的对象,于是在脑子中树立起一个画像,于是到最后,爱上了永远不可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自己脑中的那些标准。 e03执生或者说喜剧,王晶很有才啊。他也让我明白了影视行业的门槛。 e04 996是一种竭泽而渔,但boss不在乎,韭菜多的是,是吗? 剥削自己也是不应该的。 996是否即便作为一种选择也是不可接受的吗? e05 自我世界 张亚东说不排斥对他来说就是讨厌的一种委婉表达,我也是。 e06 情绪 人会犯错,这是人之于人工智能最大的优点。 e07 冤家 总得找个人归罪,“负责” e08 摆不脱的熟人,或许人真的是社会性动物吧。 e09 消费维权服务,香港服务业一个神奇的存在。还是这些老人聊起来尽兴。

    e10赌还是两性?脉络很重要。 e11 文涛说,公开声明有时比私下的话更值得信赖。

    e12 腔调,语言背后的文化很有趣。不响,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我很喜欢。

    e13 日本,不管你是喜欢他还是憎恶他,首先你要了解他。

    e15 教育 先严后宽,养育是教育的资本,先赞同后讨论

    e17 流量 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反感那位先生。

    e18 防身 要么就只谈利益,要么就只谈感情,在两边摇摆的人受伤最深。

    e19 饭局 如果可以OB饭局,我倒是愿意。

    e20 汉字 天雨粟 鬼夜哭

    e21 拖延 文涛说,把道德上的问题换成病理上的解释会好很多。

    e22 肉味 陈晓卿谈到美食时眼里的光芒和喜悦能够让我也高兴起来。

    e23 误读 共识

    e25 游历

    特色往往是不自知的。

    旅游业已成为高度发展的产业,你所期望看到的不一样或许只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演出。你期望他们成为博物馆一样的陈列,可人终究不是展览品,他们也想成为观赏者。

    观看就改变了观看的结果。

    e26 亲情

    啃老是无奈,不是理所应当。

    所以要感恩,要“住公屋不吃鸡腿”。

    巴菲特留给儿子的是巴菲特这个姓氏,这个是最有价值的了。

    e27 分手(拒绝 人情)

    不知所起所以更要呵护。

    e29 菜市场和逛书店这种不太方便的行为背后藏着的是“遭遇”,一种和喜欢的不期而遇的欣喜。

     2 ) 20190620 第二集 隐形贫困人口

    她的内在黯淡无光,需要一个很光彩的东西把它笼罩

    虚体自恋和实体自恋

    实体自恋基本上都来自一个东西 爱,而虚体自恋都来自于一个东西 条件。

    爱都来人性,来自于人和人之间,来自于关系中给了你爱的部分。当你获得这个之后,你就知道,那个更根本,那个更迷人。你体验过这个之后,你就觉得那个要宝贵的多,你觉得这个条件高低不重要。如果你没获得过爱,一般同时获得的就是恨,获得的就是那些黯淡无光的东西,那个废墟一样或者特别糟糕的部分,你只好用一些光鲜的条件,把它给围起来。

    爱是平等的,羡慕是我高你低。所以当我用各种各样的东西把我摆在一个很高的地方的时候,我给你传递一种感觉,你很糟糕。

    很多人倾家荡产维持一个基本的门面,因为这是进入那个圈子的门槛。

    现在支付手段太过便捷,不知道钱都花在哪里了。

    以前大家以不一样为荣,现在为什么流行买同款。这是一个不断飙升的概念,大家都要买一个东西,我想不一样就会买更好的。大家都想不同,但是不同意味着更贵和更好。

    现在大家离高端生活距离感消失了,你都能看到,也能触摸,但是没有哪个能力太痛苦了。

    我们这么努力工作,就是希望有一天择偶的时候,可以不应考虑对方的所谓的条件。

    一个人获得好的自我评价,他占有好条件的欲望就降低了。他在关系中被认可了。最好的高配就是爱。购买可能是缺快乐。一天的高潮就在买那只口红。

    现代人用自己拥有多少东西来定义,我拥有的东西也证明了我是谁

    你在高阶段受到挫败的时候,你就想退行到自己曾经获得满足的那个地方,找一些满足。

    最原始的全能自恋,我就是神掌控一切,什么样的东西都要最好的。谁都可以从全能自恋中获得满足,他要占有最好的东西,以证明自己是最好的。但是他只要能从关系中获得满足就不会追求最好的东西。

    当你的欲望超过了你的能力的时候,你就是个穷人。

    当我们没有获得60分的基本满足的时候,就会追求100分的全能满足。当你在关系中获得基本满足的时候,你对100分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

    被商业操控,商品和一个价值勾结,好像拥有这个商品,也拥有了这个价值。

    欲望和需求。需求其实没多高,但是一旦涉及欲望,可能我就要最好的。

     3 ) 圆桌派第七集《冤家:原生家庭说恩怨》个人观后笔记(关键词):

     ●八面玲珑——内心冷漠,   ●真实自体——虚假自体,   ●文道eg.一个人长大,与社会关系一定的距离感,从别人身上检讨自己,(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涛eg.(思:是否需要全程陪伴,需要自我相处,独立成长的部分,和陪伴结合)   ●武志红:自恋走向依恋,自恋:太自恋,及其难相处,以自我为中心;依恋:建立关系世界,包容性更强。   ●421家庭,四个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比多子女更懂得权力结构和运用。   ●选择困难➡自我逃避   ●讨好型人格   ●父母意志   ●童年阴影   ●压抑——放纵 eg.当代大学生   ●鼓励、抚慰孩子 什么时间抚慰很重要   ●归因——归罪   ●“听话”➡自我压抑(自我罪恶感)   ●他律他制——自律自制 自制力是如何养成的   ●内模仿——无意识向父母模仿   ●武志红:“爱不是本能的”“人际权利”深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迫害”   ●(思:每个人都是个体,独立个体,不过分依附,eg.“迁怒”、按父母意愿结婚   ●消极抵抗,越孝顺越恨某个人   ●“我累了”——“我恨你”   ●一个人工资不够,“啃老”此时的话语权,道德欠债感   ●集体无意识——瑞士心理学家 荣格 提出   ●从头到尾的谈话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爸爸缺位”丧偶式教育,也不是完全真实社会现象,eg.岳飞的父亲,中国社会长期宣扬●母亲文化,岳母刺字,母亲河,“父爱被谋杀”   ●武志红:严重的重男轻女又严重的美化母亲。   ●战士的责任重,父亲的怨仇深。   ●好莱坞电影多数讲父亲,中国电影多数讲母亲。   ●儿子和父亲的权力斗争,eg.蝙蝠侠里的心理暗喻   ●“弑父”潜意识(思:十月围城里,黎明扮演的刘郁白“李老板,男人爱女人有错吗?李玉堂:可天下里那么多女人,为什么偏偏是你父亲的女人)   ●反证中国社会:你“成功”了,父母的掌权地位就可以退下,你没所谓的“成功”,就有永远有理由贬低你。   ●要报答母亲的苦情文化   ●不能按照自我意愿的时候解决方法,反问“你说这么多无非让我听你的。凭什么?”,关系明确,如何委婉解决“宗主国——殖民地”关系,从小事坚持,获得独立,让父母接受小事上自己的独立自主,摆脱父母的控制性过强。   ●从觉醒的第一天开始。   ——2019.7.13——

     4 ) 圆桌派第六集:我为陈坤作注解

    《圆桌派》第四季第六集,请来了陈坤、梁文道和周轶君,讨论情绪可以控制吗?很多观众(弹幕)反映听不懂,因为陈坤讲了大量的佛家用语。作为居士的我,一眼看到了陈坤手上戴的紫色念佛计数器。

    陈坤做节目都没有把念佛器摘下来,说明他是很虔诚的人,正如我的一些师兄(佛教徒互相称呼师兄)一样,念佛器就像长在手上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念。念佛为什么要计数?这是修行之中的功课,比如一个月之内需要念完心咒10万遍,那么就需要有这个计数器记录功课了。

    很多词汇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过,或者听过但不甚了解其义,这篇文章就权当补充一下《圆桌词典》吧:

    1. 内观(觉察)

    「内观」(Vipassana),意思是如其本然地观察事物,它是印度最古老的静坐方法之一。一九六九年起葛印卡老师将此法门反哺印度,其后遍传欧美、日澳、泰国、尼泊尔等地。经过了四十年的努力,已成功地把纯正的佛法由缅甸带回到它的发源地印度,并从印度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全世界有一百四十多个内观中心,包括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纽西兰、法国、英国、日本、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尼泊尔,及其它国家,以统一的教材和课程安排,全世界每年有10万多人参加授葛印卡内观静坐课程学习。

    这是一个纯公益的课程,但第一次参加必须坚持十天,与外界隔绝,不能用手机不能说话(止语),吃素。十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与佛教打坐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是数息,而是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慢慢地会感到有电流通过全身。

    我第一次去的是台湾的内观中心,有老师教导系统学习了方法以后,后面就可以参加一天、三天、七天等的课程。中国也有内观中心七处:福建龙岩南禅寺内观中心,福建厦门真寂寺内观中心,辽宁丹东双灵寺内观中心,都江堰般若寺内观中心,内蒙古包头内观中心,甘肃庆阳内观中心,北京云中阁内观中心。

    2. 本自具足

    出自六祖慧能的《六祖坛经·行由》第八节: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佛家理念,具备满足之略称,具足是具备和如来同等的世间和出世间法的一切智慧、神通。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本来什么都具有且圆满,内在什么都不缺,向外求则是背道而驰,越找越远了。

    六祖慧能,中国佛教禅宗的第六代传人,也是禅宗里面最出名的大师之一。南宋时期,达摩师祖从印度来到中国始创禅宗,后传予二祖慧可大师,一代代传下去,到六祖慧能后就不再传衣钵。六祖还有一首非常出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 人生八苦

    出自《大涅盘经-第十二》,“复次,善男子,八相名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能生如是八苦法者,是名为集;无有如是八法之处,是名为灭;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悲,是名为道。”

    人生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前面的苦都好理解,生老病死,爱恨别离,求不得,唯有五阴炽盛苦比较难懂。

    五阴即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4. 贪嗔痴慢疑

    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吴伯凡先生曾经解释:

    “贪”就是在不限制自己欲望的边界,不断地多拿、多占、多要,没有界限、无节制(贪婪心);

    “嗔”就是怨恨、分别,这是你的、这是我的,就是较真儿,“嗔”是一个口字,这边一个“真”(分别心);

    “痴”就是说总是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别人身上去,“要是他跟我想的一样就好了”(执着心);

    “慢”就是怠慢、轻慢、不敏感、自我中心,只对自己的东西感兴趣,对别人不感兴趣;

    “疑”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寓言,他怀疑有这个事情存在,这个事情可能就真存在了。

    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而禅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清除方法。

    5. 打坐(禅定)

    很多人都听过打坐,但具体怎么做可能不清楚。打坐,也叫“禅坐”“禅定”,外国人也叫“冥想”(meditation),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也打坐,如王阳明、马云、斯蒂芬乔布斯和约翰列侬等等。

    1) 坐姿

    跏趺坐就是两个脚可以放在大腿上(不需要勉强,看个人情况),单盘就是一条腿在另外一条腿上面,实在不行散盘也行。不能跏趺坐的话,屁股下面最好用比较硬的坐垫(禅垫)垫高,如此会坐得更稳更舒服。

    2) 毗卢七法

    (1)盘腿坐于坐垫之上。

    (2)左手放在下面,右手放在上面,两个拇指相碰,这叫做定印。将结定印的手,放在肚脐下四指处。

    (3)张开双臂,不要贴着两肋。

    (4)身体正直。不能左右、前后倾斜,要保持端正的姿势。

    (5)头部稍稍前倾。

    (6)双目微闭,往下直视鼻尖。

    (7)舌头抵住上鄂,呼吸的速度不要刻意加快或调慢,保持正常呼吸速度即可。这样就能让身体的每一部分,都非常放松,人也可以很快静下来。

    3) 数息

    上座后有很多不同的修法,有些法门是什么都不想,有些是观察自己身体的感受(如前面说的内观),有些是持咒。对初学者而已,数息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方法。数数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次,数到七后再从头开始数。注意不要用意识控制呼吸,而是自然的呼吸,意识只是作为旁边者去数数,不要影响呼吸,这点比较难,需要时间修习。

    刚开始打坐的时候,的确会心乱如麻,才发现自己脑中各种的想法纷沓至来,一刻不得停下。一会想到爸妈,一会想到老板今天说了一句话什么意思,一会想周末怎么安排,一会想明天中午吃什么,想法接踵而来。才发现平时外界的噪声太大,盖住了脑中的声音,一旦外界活动停下来打坐,纷繁的念头才显现出来。

    当然这个不是不能改变的,而数息就是给你一个目标物,让你专注在数息上,不要胡思乱想。当你慢慢能静下来的时候,连数息都要丢掉,做到一念不生。再由此慢慢入定,四禅八定那就是另外一个境界了。

    对一般人而言,打坐可以让你的思绪停下来,不会那么浮躁,给自己的心一个休息的空间。情绪来了,观察它,不做评价,让它自然流动,慢慢就会过去了。这个时候,人的创意灵感也特别多,据说苹果的设计就是乔布斯在打坐的时候想出来的。再实用主义一点,打坐可以养生,延年益寿,甚至缓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

    说回本期的主题,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首先,情绪是因为事情不如自己的意,所以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愤怒、嫉妒、忧愁、仇恨、羞愧、内疚等等。但想想世事无常,本来就是很多变数和变化,别人更加难以改变,你也不会按别人的想法来行事。所以首先得接受“无常”,这世上没有什么不变的东西,也不能都顺着你的心意来。“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那么,情绪可以控制吗?我们从出生以来就习惯被情绪控制,如意的事则高兴,不如意的事则生气伤心,我们很少想到自己如何不被情绪左右。首先观察(觉知)自己的情绪,不作评价,看到即消融。

    比如因为一件小事,之前你可能会生一天的气,但你开始观察反省自己的情绪,慢慢就变成可能只生气半天、几个小时、几分钟,这就是进步。时间慢慢缩短,直到你生气的当下你马上就能觉察到自己生气了,自然那个气就没有了,你就成为情绪的主人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所谓修行,就是努力修炼自己的心,做到自己原来(以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只要慢慢修行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如果你只做你本来就能做到的事情,那太容易了,怎么称得上修行呢?要迫使自己走出第一步,修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深那么难。衣食住行,行住坐卧都可以是修行。

     5 ) (更新中)圆桌派第四季 Point 整理

    (集数按个人喜好程度至下排序)

    🌟🌟🌟🌟🌟

    No.14 乐迷:听音乐有鄙视链吗?

    嘉宾:张亚东 梁龙 周轶君

    :从宣泄走向休闲。(7’00)

    :(黄燎原)想进入中国摇滚史很容易,文化史则很难。(30‘40)

    :我们是一个没有殿堂的时代,四周都是重参与感和流通性的派对。(34’10)

    :我已经没有办法欣赏音乐了。(35‘35)

    :以前是对牛弹琴,现在是牛都在弹琴。(44’00)

    :没有选择,就没有结果。(45‘10)

    :抱歉,流泪是比较低级的情绪。(52’20)

    :艺术家是要创造新的神经联结,即不满足于舒服。幸福感低(55‘30)

    :我们已经变得不敢表露一个特别的东西,都在尽量让自己随和。(62’00)

    No.23 误读:你常遇到会错意吗?

    嘉宾:梁文道 马家辉 周轶君

    :日常生活的含糊性。(8‘00)

    :人工智能的终结就是能够聊天,因为人与人的聊天是含有大量隐性信息的。(9’40)

    :聊天包含的三个最重要的元素:判断、学习和信任。(11‘20)

    :人工智能的瓶颈在于人不能对其失去控制。(16’20)

    :语言造物。(23‘05)

    :因果关系到底是自然现象还是人类理解?自然界是没有“所以”的。(25’15)

    :系统性的误读(宋儒对《诗经》)。(43‘30)

    :广泛传播的需求致使语言视觉化,对信息单一准确性的追求致使语言被误读的层次减少了,我们会越来越简单。(54‘35)

    No.13 日本:从北野武离婚探日本文化

    嘉宾:马未都 蒋方舟 蒋丰

    :每个人心中都有邪念,但不一定都能释放出来,当有人释放出来了,你觉得如同自己释放一样。(21‘35)

    :制度性的操纵。(24‘10)

    :(源氏物语)物哀。(46’30)

    :日本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你不能够说出来的东西他给你安排出来。(51‘30)

    No.8 熟人:中国式人际关系

    嘉宾:马未都 蒋方舟 魏一平

    :后真相时代(煽动情感,强化偏见,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1‘40)

    :事实调查的机构化保障。:全民探求真相的基本修养。(3’40)

    :期待反转,对真相的逆反心理,不怎么关心真相了。(4‘15)

    :陌生人社会和信任不是相悖的。中国在陌生人社会仍很依赖于熟人关系。(23’20)

    :技术手段的掌握导致对熟人社会依赖度降低。(24‘50)

    :“失聪”现象:生和熟皆不行。(27’45)

    :因为熟人关系的决定性作用,导致被迫相信熟人社会,陌生人信任就丢失了。(31‘30)

    :可以被信任的人仍存在,但无人敢信任了。(33’00)

    :(陈寅恪)道德变换的年代存在巧人和拙人,巧人享受双重权利,拙人承担双重义务。(33‘10)

    :不知道怎么就熟了。生与熟的界限变得模糊。(34’10)

    :人和人的界限、关于生与熟的认知的差异化日趋明显,没有了制定统一规则的存在。(39‘50)

    :独特语言系统的优越感。(41’50)

    :社群都存在矛盾,但是是趋于化解矛盾凝聚整合,还是立即分崩离析,存在南北差异。(47‘20)

    :社会中间组织形态相当程度上的缺位,致使归属感缺失,仍去熟人关系中找寻安全感。(49’15)

    :对公共生活的畏惧,畏惧责任、义务和被规定。(51‘50)

    :从小甚少被鼓励去行使权利,致使缺少行使权利的欲望。(52’30)

    :“社会脱退”。(56‘30)

    :假象熟人社会,不是基于情感,而是基于交换,且是不公平的特权交换,“权利寻租”(看门大爷,权力的存在感)。(58’55)

    :没有真熟人,便去寻找非熟人制造一种假熟的状态。(59‘55)

    No.12 沪生:上海的腔调

    嘉宾:马未都 金宇澄 周轶君

    🌟🌟🌟🌟

    No.3 “执生”:拍到吐 搞笑惨

    嘉宾:梁文道 周轶君 王晶

    :职业的是没有资格讲灵感的。(12’20)

    :笑就是推翻规范。(41‘35)

    :一个人的悲剧是全社会的笑料,但如果这个悲剧具有代表性,你就笑不出来了。(46’15)

    :笑的时候感情是不在的,感情一在你就不笑了。(46‘35)

    :喜剧一定要很快地和观众建立一种默契,即进入一个不正常的状态,很多现实中不该笑的在这种状态下是可以笑得。(46’40)

    No.6 情绪:你心情好吗?心能管理吗?

    嘉宾:周轶君 陈坤 张亚东

    :嫉妒的是努力做不到的事儿。(20‘30)

    :天生的东西不关键,而在于你是进一步还是退一步。(24’20)

    :无限放大小概率事件。(26‘00)

    :麻一直都在,心乱如麻只是麻被看见了。(28’45)

    :(苏轼)佛说酒能乱性,道说酒能养性。我有酒就学道,无酒就学佛。(30‘30)

    :做个过客挺好,深入有时挺不爽的。(40’50)

    :凭什么你就觉得别人会如你所愿,你自己都没如你所愿。(41‘40)

    :还有时间去想情绪这件事儿,是过得精致或者做作的表现。(45’35)

    :两种情绪概念的自我欺骗,只不过从一种陷阱跳进另一种陷阱。变得懒得去观察。(47‘25)

    :只要你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就会避免失控,要练习站在观察自己的立场。(48’55)

    :(莎士比亚)始于愤怒必终于羞愧。(53‘15)

    No.2 高配:“隐形贫困人口”

    嘉宾:梁文道 蒋方舟 武志红

    :现代科技的骗局就在于,给予我们更多自由的同时,也将我们困于牢笼之中。(17‘10)

    :我们对满足的即时性要求越来越高,按键下单的满足感甚至超过了收到商品。(19’00)

    :全能自恋的满足,要占有最好的东西,以此来证明我就是最好的。孤独的游戏,失控的消费。(42‘30)

    :当我们没有被基本满足的时候,就想寻找完美满足。一旦你能在关系中体验过基本满足,就会发现完美满足没必要。(43’40)

    :建立平等关系,互为根本存在,会体验到完美,差橘子变好橘子;不能建立关系,你就想要最好的橘子(拥有使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47‘20)

    :欲望总是和想象捆绑在一起,他阻扰着我们和切实的周遭产生联系。所有的消费主义都是在刺激我们的想象。(49’00)

    :虽然很大程度上贵就意味着好,但却是好上一分,贵上十倍。(53‘05)

    :不一定是真的好,而是让你觉得好。很多人根本无法辨别何为好,只能通过价钱来决定。(56’55)

    No.4 打工:谁要996?谁被996?

    嘉宾:梁文道 马家辉 周轶君

    :制度性问题和个人人生选择问题混为一谈。(17’25)

    :被剥削掉了自己劳动力再生产的时间,但当你劳动力再生产能力丧失之后会面临着被抛弃。(27‘15)

    :机械性的劳动是不需要可再生产的创造力的。(29’05)

    :中国人的幸福感是在未来的。(46‘10)

    :凡多挣一分钱,自由就少一分,即个人与社会的交易。(59’15)

    🌟🌟🌟

    No.7 冤家:原生家庭说恩怨

    嘉宾:梁文道 蒋方舟 武志红

    :一个人长大和在关系中长大。自我憎恨和自我失控。孩童的严重自恋致使其认为所有好坏都是他导致的。(25‘10)

    :要学会接受世界上的很多问题实际是没有明确答案的。(28’45)

    :面对面交流的挤压感,移交控制权,但面对屏幕,控制权则在我手。(37‘30)

    :在父母处习得如何和权威沟通。:孩子内化家庭的图景。(38’50)

    :父母子女之间的债务关系。(50‘00)

    :苦情文化。寻母文化。(50’35)

    :东西国家形象的母性和父性。(54‘15)

    :西方是反抗的文化,东方是服从的文化。父母认怂背后是成功逻辑,没有成功就永远有贬低的理由。(57’10)

    :母亲总是以负债累累的形象出现。斗苦文化。(58‘25)

    :对弱者的格外同情和帮助往往伴随着对成功格外的崇拜。(59’25)

    No.10 赌女:对自己狠的女人

    嘉宾:马未都 蒋方舟 严歌苓

    :有一类的女强人树立自己的强是通过贬损另一半实现的。(27’05)

    :男性作家站在比实际地位更高的位置去解剖世界,女性作家则更低地解剖自己。(40‘40)

    No.19 买单:逃单、抢单 饭桌见世情

    嘉宾:马未都 金宇澄 周轶君

    :西方人的面子是尊重。(29’10)

    :光有面子不成,面子得有光,即别人看得见。(29‘20)

    No.15 偏激:跟孩子沟通不简单

    嘉宾:李玫瑾 蒋方舟 马未都

    :大人认为多大点事的事,对小孩来说就是全世界。(9‘30)

    :小时候往往是先畏而后敬。(18’10)

    🌟🌟

    No.27 分手:拒绝的理由

    嘉宾:梁文道 蒋方舟 马家辉

    :爱是没办法承诺的。(7‘15)

    :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没办法和你一起生活。(10’00)

    :人问为什么时有时不是出于知识上的好奇心,而是一种关系的修复和表达。分手时问为什么是从一种关系转换到另一种关系的关键。(21‘10)

    :我们之所以痛恨欺骗,是因为我意识到你偷走了我的历史。(23’45)

    :往往最折磨的人是具象的想象,学着抽象。(25‘10)

    :请人帮忙的时候,要预留人家拒绝的余地。(48’20)

    :把事当事来谈,不要轻易地压友情。(49‘15)

    No.17 流量:几家欢乐几家愁?

    嘉宾:蒋方舟 马家辉 魏武挥

    :粉丝的参与感,参与制造偶像,造物的快感。(13‘50)

    :没有人的灵魂经得起质问。(21’18)

    :(王蒙)人性中有个角落是嗜血的。(40‘15)

    No.24 斜杠:理想还是欲望?一专还是多能?

    嘉宾:梁文道 马家辉 杨好

    :世界并不是按照计划那么理想地规划出来的。(19‘30)

    :欲望的平行化展示(唾手可得)。(46‘00)

    :斜杠也可以是个谈资,得让我看起来像个有趣的人,进而交到有趣的朋友。(47’10)

    No.9 血拼:买、退、换、闹

    嘉宾:梁文道 马家辉 周轶君

    :广告就是讲一个好故事,还让你能加入它。(12’10)

    :我们从小被教说哭总是没用的,但长大会发现有时哭是有用的。(28‘20)

    :我们目前的生活是围绕流量来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吸收流量的人,一种是贡献流量的人。(54’40)

    No.1 我们:朋友一生一起走

    嘉宾:马未都 陈坤 周迅

    :我们每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都会跑偏,有可能每一步都迈错了,只不过取决于下一步是否能把错的一步纠正过来而已。成功取决于纠错能力的强弱。不存在先知先觉。(31‘00)

    :越长大,爱的东西越单一,去附加的过程,甚至单一到不需要存在。(34’10)

    :关系远往往才需要遵循世俗的许多规则。(47‘35)

    :进入一个朋友圈是为了索取还是付出,我不是不能帮你,而是无法接受我被你利用。(48’50)

    No.16 睡梦:你是真的睡不着吗?

    嘉宾:王蒙 朱大可 李菁

    🌟

    No.26 亲情:我们的父母

    嘉宾:梁文道 马家辉 周轶君

    :情绪的控制。突然爆发的情绪是后头说多少对不起都弥补不了的。(41‘45)

    No.11 星婚:分合的幕前幕后

    嘉宾:马未都 蒋方舟 汪海林

    :事实不等于真相。(3‘25)

    No.5 自在:此心安处是吾乡

    嘉宾:马未都 张亚东 周迅

    圆桌派第一季 Point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90154?dt_dapp=1

    圆桌派第二季 Point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82298?dt_dapp=1

    圆桌派第三季 Point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307619?dt_dapp=1

     6 ) 王晶牛

    聊天节目活生生被王晶的强大气场逼成专访。梁文道连不上文化、周轶君拽不上哲学历史,窦文涛作为把握节目节奏的主持人竟然接不住话一度尴尬。

    王晶这个耿直的boy其实专业严肃有逻辑,一档综艺节目做成电影行业大爆料😱与想象的酒色财气王老板完全不一样。

    虽然唠不成其乐融融的一团,三人全面倒戈显然外行,不妨碍这期圆桌派太有意思。

     7 ) 《我们:朋友一生一起走》观后感

    本期的嘉宾是陈坤和周迅,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这也太符合这期的主题了吧,这第一炮打的轰轰响哇,同事马爷作陪,窦文涛主持,这个组合是我喜欢的。

    陈坤的周迅的好,是持续多年,肉眼可见,无需解释,人人羡慕,超越友情爱情,犹如亲人般的好。这种朋友可遇不可求。究竟什么是朋友呢?

    有下面几种特质:

    诚实

    作为朋友应是诚实,真诚的,倘若有天我发现朋友欺骗了我,那信任的大门就会立刻关上,不再打开。

    从心底赞美

    朋友希望你好,那是一种从心底来的赞美,真实的赞美,不是口中说着好,内心在妒忌那种。

    真实

    在朋友面前,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不做作,不伪装,看到对方有什么不对或者可以改善的,会直接指出。

    和谐

    朋友们在一起,是舒服的,是和谐的,这也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以互相自在的呆着,不用取悦别人。

    宽容

    对于犯错的朋友,我们会说他不好,会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明知道他不好,还是会宽容,因为他是你朋友。

    求同存异

    朋友的观点可以不同,相同的我们共同拍手,不同的我们各自保留,不强求别人接受。

    有共同的价值观

    有共同的价值观的人,很容易站在一起,因为这是一种吸引力。

    索取与付出

    朋友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是真诚的。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索取你也打从心底愿意帮助。

    善心和爱心

    友善和充满爱心的人,付出的同时就是快乐的,这也是一种爱的吸引。

    默契

    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你就知道对方的心思,也会更准确的理解他。

    拥有了如上特质的人,很容易成为好朋友,并逐渐形成好朋友们,这种新型友谊团队。随着团队的壮大,拥有的爱的能量就越多。这个团体与传统意义的亲戚,有极大区别,也是一种新型人际群落。

    朋友和男女朋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男女朋友时,你会要求对方,你要做什么,通常改变一个人很难,结果会和你要求的不同。同时,你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让对方和自己都压力很大。

    朋友则不需要,只要舒服的,互相自在的呆着即可。

    陈坤也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以前的他,每天早晨起来要念经,打坐,做瑜伽,让身体精神处于平静的状态,他称之为热身。如果早晨的状态不好,也要强装做好。他坚持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冰箱里全是果仁,不喝酒不吸烟。

    现在的他,将这种热身废弃,状态不好就接受,用这份不好的状态做该做的事,从而体验不同的奇妙感受。晚上也能够熬夜了,两三点,三四点成了家常便饭,这和以前的他截然相反,他顺从了,和解了,接受了,并在此过程中观察和感受不同。

    还有他对于爱的理解,什么是爱呢?

    首先观察自己的心,为了她是否会感觉到世俗不累,是否充满了喜悦愉悦,是的话,就拥有了爱的本身,即爱的能力。然后再去确定她是谁,再关心她是否反馈。

    周迅分享了交际时调节情绪的小技巧,提前喝点小酒,会让你更放松,更能融入状态。

    我的感悟:

    坤哥和我的经历和改善的方法极像,我想去尝试丢弃这些热身和稳定自己的方式,去接受,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

    喝点小酒,偶尔熬夜也是一种改变哈。

    真实,真诚,诚实,爱心,付出,三观正这些真的是无敌的吸引力。

    男女朋友时,告诉对方可以怎么做,而不是要求。有自己的圈子和爱好,不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为双方解绑。

    两个人在一起要舒服,和谐,真实。

    很期待如坤迅般的好朋友们。

     8 ) “我看不到你眼中的山”

    圆桌派是我为数不多从第一集追到现在的聊天型综艺,今天从油管上看了第四季最新的一期。个人来讲,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集,看过了很多豆友们的评论,我大概能理解大家为什么对这一季褒贬不一,也想对存在的各种不同简单聊一些自己的看法。

    气氛尴尬。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与其说是尴尬不如说是tense,一种紧绷的张力与敏感。来源可以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说周公子和坤哥与窦妈马爷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文化背景不同所带来的。这种不同并没有所谓的阶级之分,只是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改变人们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大白话讲就是相较于之前的文道方舟轶君老师,周公子和坤哥比较像是这个节目的外来者,他们惯于的表达方式与观众之前所看的嘉宾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谈话内容太飘,好像听不懂。我在油管上看到最多的反馈就是说,感觉坤哥讲话太深了,听不懂,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个是真的,包括迅哥也会这样,比如在节目里窦妈常常会在迅哥讲完后发出一声很长的哦,包含情绪复杂,不知道是没懂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接又不能让自己显得太尴尬。但是我莫名其妙的理解了坤哥的意思,我自己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很迷惑。

    接下来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关于气氛问题,其实就是这一集在探讨的问题,促成你形成稳定朋友圈的”气“不一样。窦妈和马爷是混文化圈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要做能让人听懂的节目。你会发现他们注重的点是让人听懂这件事本身,所以其实这是这个节目里一种自发形成的默契。很多人喜欢听马爷讲话是因为他能把很复杂的事儿用很简单的道理和例子讲的很明白。所以观众看完节目很开心,因为就跟上公开课一样,你能用较低的脑细胞死亡率去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讲课的人取悦你了,所以你愿意听。

    但是迅哥和坤哥不一样。他们是演员,而且是要求自己尽量做到自我诚实的演员。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会对自己的欲望比较坦诚,因为更加注重自己的细微的情绪变化,以及自我衡量。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egocentrism,是指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他人的情绪,感知是没有察觉能力的。比如说你和你儿子同时坐在桌子的对立面看一座山的模型,你让他猜从你的角度能看到什么。他所能表达出的仅限于他自己能看到的那一面,并且他也不会有想要去了解你能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冲动。所以小朋友常常会有自说自话的时候,他们讲自己的语言,别人都听不懂。所以观众会感觉这场谈话有时候很无厘头,讲的话像流水帐一样,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察觉我们听不懂这一事实,或者说,他们以为我们能懂。

    其次是有人说感觉内容太散,听了半天感觉不知所云。我又去豆瓣儿上查了查,圆桌派节目简介里说,这个节目的自我定位是聊天综艺节目,这俩嘉宾真的是抱着来聊天的想法来的,所以没毛病啊。那为什么感觉没内容呢,是因为看过节目后我们没办法清楚的讲出来,我们通过看这个节目学到了1234567。之前的嘉宾惯常的做法是,先讲道理,再给例子,然后让你明白了一件事儿。但这两个人真的是来谈感受的,来做自我坦白的,他们没想着让观众跟着他们学到点儿啥,他们没想着要当传播知识的媒介,单纯就是来表达自我的。所以觉得节目好的人是因为和他们有共鸣,换句话说,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你的“气”和他俩差不多,所以他们讲的话你能听懂。听不懂也情有可原,因为能产生共鸣的人如果很多也就不会有这么多负评了。

    刚开始的时候是节目气氛最紧张的时刻,在这一集里马爷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人对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很敏感的,当你感觉对面的人不真诚时,你自己心里的那扇门就关上了。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来降低迅坤心理防线的坦诚方式。降低心理防线不是为了缓解尴尬,而是鼓励对方尽可能多的真实的表达自我。因为大家都是大人,肯定也不会说因为感受不到彼此的真诚就不聊天儿了,但我们的心里都有很多道门,你可以选择性地开。尴尬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就像这两拨人,他们就是“气”不一样,所以坐在一起聊天肯定会尴尬,这是事实,但能看得到是他们为了能让这天儿能聊下去都在尽可能的坦诚,互相给彼此解释,启发,这能倒不是一种很好的求同存异后的结果吗?

    这一集有点像是,如果大家如果观察自我,如何站在第三方的视角来看待”我“和”我的身份”这两件事情,说实话我挺开心看到他们这样的讲话形式,比起侃侃而谈我个人更喜欢这种类似意识流的表达。因为我自己和好朋友讲话,探讨自己的情绪就是这样。比如我们谈论摇滚,我说Jpop真好啊,她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Jpop让我感受到真诚的摇滚。好朋友说,你这样讲于我而言就是屁话,如果你想让我明白的话,你要讲细节一点的东西,解释清楚,比如激烈的,沉默的,迷幻的,适合电音节的诸如此类。“真诚的摇滚”范围太大了,我不懂。就像坤哥讲他和儿子说的话,马爷听后直接说,这太深了,他听不懂。其实不是听不懂的问题,而是讲话的人重点不对。坤哥讲的话他自己能理解,但是他没想过他儿子可能理解不了他。

    “我看不到你眼中的山”

    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聊天嘛,主题扣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我本人也是一直在经历这种螺旋式的自我观察过程,尝试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所以说实话还挺珍惜这种谈话方式的。

     短评

    道长和王晶分明就是出世和入世的两个典型代表,正如倪匡一天写不了十万字,中国电影的发展如同bat主要发展的不是一线城市,美国电影也是金主爸爸说了算,道长还是活在虚幻的书的世界,王晶活在真实的拍电影的世界。

    4分钟前
    • 自作聪明阿笨猫
    • 力荐

    第一期请周迅陈坤真是败笔,看完王晶那期依旧决定打五星,王晶对人和事也看得太通透了吧,说了很多电影行业的大实话!

    7分钟前
    • 阿怪
    • 力荐

    本来挺喜欢周迅陈坤的,看了圆桌派之后一下子不喜欢了。王晶那期则精彩得超出预期,瞬间路转粉。谈话节目就跟X光似的,有没有内涵都给你照的一清二楚。打个五星期待后续,希望节目能一直不忘初心,不要向流量低头。

    8分钟前
    • PirateQ
    • 力荐

    我发现不是圆桌派好看,而是一个人在现实中想找个人畅快的聊天太难了,圆桌是精心设计的聊天,满足了太多精神需要,没有精神共振的日子,就觉得无味,有了其实也不会改变什么,只是找一个出口。

    12分钟前
    • 徐小鹿
    • 力荐

    王晶那期不要太犀利!

    15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第1期就请了不说人话的嘉宾。还是给涛哥5颗星,知道你的难。

    17分钟前
    • Vincent_L
    • 力荐

    看了王晶这一集,回来改评分,太厉害了,第一次看见文涛、文道、铁军三个人都hold不住的人物,密集的知识点,爆料,实践型打败理论型的典型,真小人比伪君子可爱太多,更可怕的是他还有文化……

    19分钟前
    • HORNWORT
    • 力荐

    第一期就有周公子,有点意外。喜欢听她聊人生聊演戏聊友情,但是整个话题聊的好散,少了马家辉许子东画风还是不太对劲……

    21分钟前
    • 摇滚界哈贝马斯
    • 推荐

    看完第一期 认为与前几季相比水准有所下降 原因在哪呢?我觉得是第一期的两位演员嘉宾没有参与话题讨论 而是一直在表达自我!对文涛和马爷抛出的话头聊不起来 没有像之前的其他嘉宾一样对一个话题进行发散性的更深入的探讨 可能这是问题所在 后面的节目应该会更好 期盼……

    23分钟前
    • 有为啊
    • 还行

    其实刚开始对公子这种不擅采访的上谈话类节目感到诧异。感觉要么是说不上话,要么就会成一个复读机。看下来发现也还好。第一集整体感觉还是宽而不深。涉及面大但是说的点到为止。不过思考了一下这个话题也有一定关系。交朋友主观感觉很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没有绝对,所以对于一个点也不是很容易出结论。而一般的结论其实听过很多遍了,所以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感觉稍微淡了一点。而且感觉太着重迅坤‘演员’这个身份。可是主题是朋友而不是‘演员’的朋友。

    26分钟前
    • flying100
    • 力荐

    锵锵四人行,圆桌麻将局。据说许子东老师因“技术原因”不能参加,插科打诨的乐趣损失不少,怕其他人接不住“色情直男癌”窦文涛的梗。第一期友谊有点尬,其实谈话有一个非常驻嘉宾最佳,又有推广的话题度又有熟悉的干货感。

    27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推荐

    ❤️有很多种,以后可能会出现一种家庭式友谊。

    2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我为王晶打了4⭐️,不论第一期的周迅有多假。对王晶路转粉,一个导演,我们对他的内心还是知之甚少,感觉印象全是通过媒体,影评人(什么人都可以做影评,真是讽刺)。王晶,专业,敬业(我拿钱就要把戏拍完),有眼光,有远瞻,说真话(这点太难了)不虚伪做作,不给自己的烂片涂脂抹粉,不以拍片是为了赚钱而觉得羞耻,表达评价时一针见血,对别人委婉提出的问题,能明锐洞察。这是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士应该有的样子。不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30分钟前
    • alan3396815
    • 推荐

    聊天也要自我阉割,能够深切感受到在每次即将触及问题核心的紧要关头,窦文涛拼命刹车硬把话题往回拽的无力感。别请明星来了,有明星在的场子除了拍马屁以外屁都聊不出来。

    3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王晶的境界冯小刚是这辈子都达不到的,一个能把电影市场做出哲学,一个只会耍赖泼皮卖惨。

    32分钟前
    • Δεερ
    • 力荐

    看完第一感觉就是真,真诚。

    34分钟前
    • missing
    • 力荐

    周迅怎么又来了?一集还不够!?

    37分钟前
    • 花椰菜头
    • 还行

    周迅陈坤败笔

    42分钟前
    • 金枪小帅
    • 推荐

    周迅还是回去演戏吧……

    43分钟前
    • 代号 代号阿海
    • 推荐

    为什么我不反对圆桌派适量请明星,请明星才有点击量,有了点击量,涛哥和看理想才有广告商的烂钱可以恰,就能有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圆桌派可以看了……

    44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