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邵氏电影 大醉侠

    大醉侠

    评分:
    0.0很差

    分类: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66

    主演:郑佩佩,岳华,杨志卿,陈鸿烈,韩英杰,沈涝,林健全,谷峰,李允中 

    导演:胡金铨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贼王之王

    • HD高清

      蔡李佛小子

    • HD中字

      荡寇志

    • HD

      缘份

    • HD

      貂蝉

    • HD

      没有老公的日子

    • HD

      审死官粤语版

    • HD

      吃人井

     剧照

    大醉侠 剧照 NO.1大醉侠 剧照 NO.2大醉侠 剧照 NO.3大醉侠 剧照 NO.4大醉侠 剧照 NO.5大醉侠 剧照 NO.6大醉侠 剧照 NO.16大醉侠 剧照 NO.17大醉侠 剧照 NO.18大醉侠 剧照 NO.19大醉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江湖败类“索命五虎”作恶多端,杀人如麻。其老大被两江总督张大人俘获,不日问斩。其余四虎铤而走险,劫走张大人之子张步青以作要挟。张步青之妹张熙燕(郑佩佩 饰)武艺高强,人送绰号“金燕子”。为救兄长,张熙燕独闯虎穴,然恶徒狡猾非常,金燕子救兄不成,还险些丢掉性命。关键时刻,幸得隐于江湖的侠客范大悲(岳华 饰)出手搭救。   范大悲曾为某寺院修行者,其师兄了空大师为夺掌门人之位杀害师傅,师傅临死前将丐帮掌门人信物交给范大悲。念及师兄弟之情,范从此隐姓埋名,以醉猫的诨号浪荡江湖。此次索命五虎与了空大师联手,势要将金燕子和范大悲斩草除根……

     长篇影评

     1 ) 香港武侠、动作电影的“柔”与“刚----从《大醉侠》与《独臂刀》谈起

    文转自:香港武侠、动作电影的“柔”与“刚----从《大醉侠》与《独臂刀》谈起--李骏----电影文学 侵删

    20世纪60年代,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1966 )与张彻导演的《独臂刀》(1967 )成为香港武侠电影的新标杆,或者说“香港武侠电影新世纪”的发端。两位导演的两部影片为香港武侠电影注入了不同于以往的作者特征。作为香港类型电影中最富本土特色的部分,武侠电影和香港电影一同自60年代起经历了某种现代性的演进,而《大醉侠》和《独臂刀》或许就是这现代性变迁的起点。

    一、以“柔”克“刚”

    1966年,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的开场就有陈鸿烈扮演的一袭白衣的玉面狐狸亮相,而岳华也作为签约邵氏的演员扮演范大悲这一-角色,但影片的核心主角却不是这些男性,而是郑佩佩扮演的金燕子。如果说,在中国武侠文化传统的想象中,“江湖” 一直是某种男性秩序的世界,那么,以胡金铨为代表的香港武侠电影导演为“江湖”想象注入了某种“阴柔”的传统。在胡金铨的电影作品中,“女侠”的形象被强化,女性角色更多地参与到武侠故事的叙事中。从《大醉侠》中郑佩佩扮演的“金燕子”,到《龙门客栈》(1967 )中上官灵风扮演的朱辉,到《侠女》(1971 年)中徐枫扮演的杨慧....一代一代由胡金铨塑造的“女侠”形象深入人心。在影片《大醉侠》 中,我们看到郑佩佩扮演的金燕子身着短装、手执双刀,眼角眉梢英气十足,身体跳跃腾揶更富灵活性,面对一群五大三粗的男性的包围,以一敌十。这种挑战男性秩序的“女性英雄”的形象本身就是现代意味的。

    胡金铨导演在《大醉侠》的发展段落设置了两场精彩的动作场景,分别发生在客栈和古寺,都是金燕子独挡一群男性对手的打斗。这样的性别失衡和空间安排富有戏剧性。在中国武侠文化传统的“江湖”想象中,客栈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社会公共空间之一,也是男性秩序的世界,充满了男性权力的话语,这里缺失女性的在场。胡金铨让女性身体在客栈场景中出场,对抗一群男性身体并在打斗中占据上风,这种强势的女性形象惊世骇俗。如果说,以李翰祥为代表的“黄梅调电影”早在胡金铨之前的五六十年代的电影实践中就推出了众多女明星、加强了女性角色的戏份,树立了香港古装片的“阴性”的传统,那么,胡金铨带来的则是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新的性别审美。

    胡金铨电影中的“女侠”形象既有着女性身体又兼有男性气质,不仅是“阴柔”的,更是富有某种性别韧性的。作为一种男性权力秩序的闯入者、破坏者、抗争者,女性身体首先在外表装饰方面披上了她的对立面的外衣。郑佩佩、徐枫、上官灵.....这些女演员不仅外形英姿飒爽,而且往往在初出场时就是女扮男装的。她们被抹去了其女性身体的女性的一面,而是以一种相对更为中性的形象参与到武侠电影的“江湖”想象中。李翰祥以来的香港古装片“阴性”的传统所制造的潜在的男性窥淫的视线,在这里不得不被中断:银幕中呈现的不再是逄迎、顺从男性欲望的女体,而是对抗男性视线的“女侠”。 这是胡金铨自《大醉侠》开始所引领的一种新的性别审美风尚。.

    除了服装、形象等直观的层面,胡金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身份设置也构成了一种独特类型,她们往往出现在男性权力秩序的断裂处,作为男性的拯救者或复仇者而出现----《大醉侠》 中的金燕子是她的兄长的拯救者,《侠女》中的杨慧贞身负杀父之仇;而《龙门客栈》中的朱辉和《迎春阁之风波》 (1973 年)中的“女侠”们更是怀有家仇国恨、深明大义......这也是深刻打破了传统武侠电影的“江湖”想象的。熟读明史的胡金铨喜好以那个特定时代的乱世背景为历史时空,这更有助于塑造他的故事中的那些游离于男性秩序之外的女性形象。《迎春阁之风波》 和《空山灵雨》(1979 年)中的女武士们本身就是行走江湖中人,这样的身份也使她们得以率性自由地游离于男性秩序之外。

    不过,注重“阴柔”的胡金铨并不是一个现代意义的女权主义者。众多胡金铨电影中的“女侠”形象的出现仅仅只是成为武侠电影作为男性秩序的“江湖”想象的偶尔补充。在胡金铨的武侠故事中,不论那些是否直接以“女侠”为中心的故事,最终还是离不开男性的主导性地位。正如《大醉侠》中的金燕子离不开岳华扮演的范大悲的助力,众多胡金铨电影的“女侠” 们免不了求助于男性并最终皈依于男性秩序的“江湖”。“阴柔” 的传统对于胡金铨而言,并非一种叙事层面的性别比例,更广义的层面上看,是一种电影美学。它让人联想到了胡金铨导演的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

    影片《空山灵雨》 的开端段落让人叹为观止,在此之前,我们恐怕还未曾见过武侠电影在主要人物、主要场景之前如此费尽周折地只是单纯铺陈中国武侠“江湖”的山水时空。一个接一个的山水画般的远景,而人物宛若在中国画中游走,直至进入古刹禅房。影片《侠女》中的古刹和竹林场景已经成为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的经典,胡金铨开创性地利用了竹林的柔韧的质感、幽深的光影。相比于张彻电影中的那些动辄就裸露身体的打斗场面,胡金铨电影中的人物相对更为含蓄,身着飘逸的中国古代服饰的打斗更富有古典韵味。

    就韵味而言,徐克导演的武侠、动作电影堪称胡金铨的继承者。徐克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原创性如胡金铨般地体现在一部电影的服装、造型、布景、美术层面。1990版《笑傲江湖》成为这种传承关系的象征:影片由胡金铨任导演,徐克、程小东、李惠民执行导演。而徐克1992年的作品《新龙门客栈》(导演是李惠民、 程小东、徐克)直接就是《龙门客栈》 的重拍版本。但本文更为关注徐克影片中的“阴柔”特性。一如他的前辈胡金铨导演,身处二十多年后的电影创作实践中,徐克更为大胆地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群现代“女侠”群像,比如《新龙门客栈》中张曼玉扮演的金镶玉。1986 年的影片《刀马旦》 也是林青霞银幕形象的转型作品之一,这位70年代在台湾琼瑶作品中清纯甜美的偶像女星,渐渐寻求自我突破,在武侠、动作电影中开始尝试中性化的性别形象。她的女扮男装的银幕形象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被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从徐克的第一部新浪潮时期的导演作品《蝶变》 (1979年)开始,他的电影叙事仿佛离不开某种乱世背景的衬托。而这种乱世之“乱”,既出自一种时空背景的错位,也出自某种身份的错位----这其中 也包括性别身份。1992 年,林青霞扮演的《笑 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的东方不败形象,成为她的一次新突破,这一次林青霞在银幕中的性别身份不再是女扮男装,而是可男可女、亦男亦女的无性形象。借由这种对于性别身份的僭越,徐克完成了他的武侠“江湖”的想象,这是一个旧秩序轰然崩塌之后的世界。1995年,徐克在香港回归前夕制作的影片《刀》翻拍自张彻影片《独臂刀》, 再次营造了一种乱世背景,一个无父的世界。在影片彻头彻尾的男性荷尔蒙张扬的表象之下,穿插叙述整个故事的,却是一个女性叙述者----师父的女儿。她并不是故事的主角,却把整个以男性为主角的故事缝合进了一种女性的视点之内。男性的阳刚之美被女性“阴柔”的话语陈述,处于女性温情柔软的视线关照中。性别视线从男性的“看”转换为男性的“被看”--这部影片俨然是整个香港武侠、动作电影命运的写照。

    相比于胡金铨电影的中国古典韵味,徐克的诸多影片的制作虽然可以直接在中国内地取景,但其武侠“江湖”的时空想象距离真实的中国历史时空越来越远。种种时空与身份的错位和其他同时期香港导演的作品大致一样,70 年代以来,他们的作品处于一种香港本土化努力与中国想象的微妙博弈之中。在女性形象方面,徐克的作品中还别出心裁地塑造了更多的女鬼、女妖的形象。与徐克合作多年的程小东导演执导的《倩女幽魂》系列,脱胎于武侠片又超越了传统武侠电影类型,其武打动作风格设计刻意弱化力量感,凸显飘逸的舞蹈形式,这也是“阴柔”传统的.有趣显现。

    二、以“刚”制“柔”

    张彻的《独臂刀》 要比胡金铨的《大醉侠》 晚一年问世,但张彻对于香港武侠电影的开创性贡献不亚于胡金铨,张彻的作品在数量上要远远多于胡金铨,他对于武侠电影传统的影响甚至比胡金铨更大。相比于胡金铨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张彻更代表了香港电影人的西方化努力。影片《独臂刀》在视听形式、剧本、对白方面,更像是一部中国古装面孔的好菜坞电影。影片中大量运用的西洋配乐,使《独臂刀》区别于以往的武侠电影的形式,特别是“黄梅调”以来古装片的戏曲感。如前所述,武侠电影本就是一片想象的“江湖”, 香港武侠电影正是体现了香港作为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都会的复杂文化形态。

    谈到张彻,他的武侠电影的“阳刚美学”不能不提。如果说,胡金铨在他的武侠片中借由更多“女侠”形象的涌现树立了一种20世纪港式新女性的想象,这种新女性是刚毅的、中性化的,这中断了传统电影编织的男性窥淫的视线,从而开启了某种电影观看的革命,那么, 张彻的“阳刚美学”则借由男性健美的身体以另一种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完成了性别视线方向的转换。但无论是胡金铨还是张彻,是女性的身体还是男性的身体,武侠电影在香港电影人的原创性实践中都体现了香港这个都会的复杂的现代化进程和现代性想象。

    胡金铨在银幕中塑造了女明星郑佩佩、徐枫、上官灵凤等一代“女侠”,那么,张彻在他的作品中则相继推出了王羽、罗烈、姜大卫、狄龙、李修贤、傅声等男明星。张彻的电影是百分之百的男性故事,留给女性的戏份微乎其微,男性之间的情谊、价值是他的男性英雄们追求的最高价值,而男女之情退居其次《独臂刀》 取材自金庸小说,一把断刀、一本残谱、一只断臂、一个无父之子,王羽扮演的主角方刚背离师门、英雄落难后东山再起、拯救师门的故事,方刚与小蛮、齐佩的三角关系...这部构成了香港武侠电影史上的经典原型,也奠定了张彻武侠电影在之后的主要作品特征以及张彻的“阳刚美学”的主要内涵。

    张彻的“阳刚美学”首先体现在他对于传统男性秩序及其价值的信仰。方刚无疑是中国传统正义、正直的男性形象的典范,在方刚心目中,父亲、师父的情与恩,要远远重于其他,这样看来张彻似乎是保守的。但他也借由小蛮这个人物在剧中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于传统秩序一定程度的质疑《独臂刀》 便以“英雄”的逃逸结局“英雄” 方刚拯救师门之后,与小蛮远走天涯,与此同时,师父齐如风也折断了齐门大刀。传统的“江湖”秩序于张彻而言仿佛是一个需要了却的心结,用整部电影的时间讲述完一个传统“江湖”的故事之后,张彻留给世人一个“英雄”转身的背影。

    张彻的“阳刚美学”更直观地体现在身体层面。张彻之后,香港武侠电影乃至后来的动作片,渐渐热衷于展现裸露的男性的健美的身体。张彻甚至在照明、影调、色彩等形式层面开创了一系列相应的视听语言。张彻偏执地迷恋身体鲜血淋漓的效果,一度被戏谑为“番茄汁导演”,并被批评为蛊感暴力。暴力渐渐成为香港武侠、动作片的主要卖点。男性身体在银幕中的极致呈现也构成一种独特的象征。从王羽开始,张彻影片中的武打小生就清一色是身材硬朗、肌肉发达、有着倒三角体形和清晰的肌肉轮廓线。打到热火朝天时,对阵双方的热血男儿赤膊上阵,刀剑下去必须见血,并配以夸张的惨叫。张彻还多次塑造了残缺肢体的意象,除了《独臂刀》 之外《十三太保》 (1970年)中姜大卫扮演的李存孝被五马分尸的场最,堪称史上最残酷。

    这种对于身体的迷恋在70年代之后被李小龙的电影继承了,香港古装武侠片的传统被香港动作片继承并改良,一种对于“江湖”的想象蜕变为一种对于身体的想象,“江湖”的神话蜕变为身体的神话。银幕内外的李小龙对于影迷而言本身就是多重想象与神话的复合体。他的健美的身材,他在银幕中无论是与东洋人还是西洋人的身体对决,重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更确切地说,是重建了港人的自信。邵氏兄弟标签的古装武侠片自李小龙出现起便显得落后于时代了,蓬勃发展的维多利亚湾之畔的香港,是一个热切拥抱西方、拥抱现代想象的幻城。在李小龙的电影中,身体搏击被保留,但是,李小龙电影呈现的空间背景发生了重大置换。从《唐山大兄》(1971 年、《精武门》(1972年)到《猛龙过江》(1972 年、《龙争虎斗》 (1973年),李小龙的电影时空一次比一次更向当下聚焦。如果,《精武门》结局武馆前的纵身一跃踢碎的是国人对于百年民族耻辱的想象,那么,《猛龙过江》中罗马角斗场的中西对决正是国人重返世界的想象。不过,在后殖民的语境下,香港武侠、动作片中健美的男性身体注定成为某种不断被各种想象修饰的能指。它是现代的、西化的:我们在银幕中所崇拜的身体形象其实只是我们与西方镜像关系的某种身体幻象。

    即使同样是男性身体,胡金铨电影中的男性形象也是难得裸露的。一袭长衫的形象更像是从中国人物画中走出来,难以显露身体线条和肌肉的轮廓。这是“阴柔”的身体与“阳刚”的身体的直观区别,在20世纪60年代胡金铨与张彻最早的作品中便出现了这种有趣的分野。如果说,胡金铨的电影更多寄托了香港电影对于“古典中国”的想象,那么,张彻的电影则预示了香港电影对于“现代西方”的想象。这两种有所区别的想象汇聚于香港武侠电影的“江湖”想象中,凝聚在身体演出中。李小龙把传统武侠电影的时空由一个“古装”的中国转嫁到了一个“现代”的世界,而李小龙作品中的身体也是现代性的。李小龙的武打动作以快速的近距离搏击著称,擅长使用双截棍等个性化的兵器,更为适合都市街道狭小空间的巷战,比如《猛龙过江》中的几场巷战,越是空间狭小局促,李小龙电影的武打动作设计就显得更有喜剧感、戏剧化。在这一点上,成龙电影的动作设计继承了李小龙作品的特质,在展现男性身体与现代都市空间的互动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李小龙之后,香港武侠片的地位实际上已经让位给了动作片。严格来说,这两种类型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区分并不严密。诸多在香港拍武侠片的导演也拍动作片,拍动作片的导演也拍武侠片。两种类型都在延续着香港电影的“江湖”想象。1971 年,25岁的吴宇森进入邵氏,跟随张彻拍电影,长达两年的时间他一直都是张彻的副导演。到了80年代,吴宇森在把张彻电影中的刀换成枪之后,找到了自己在香港电影的位置。这是枪战动作片盛行的年代,香港动作片所呈现的时空,也越来越接近于当下,但不变的是“江湖”想象。张彻电影中的“江湖”情怀被吴宇森继承,那是一种对于传统男性秩序及其价值的信仰和捍卫。在“英雄”的价值不断被消解的当下香港,吴宇森塑造了周润发扮演的小马哥这一堂吉珂德式的“男性英雄”。

    张彻电影的“阳刚美学”到了吴宇森这里进化为登峰造极的“暴力美学”。但师徒之间“阳刚” 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有其师必有其徒,两个人的作品仿佛都是血性的甚至是嗜血的,张彻的电影有被刀剑刺伤的鲜血淋漓的身体,吴宇森的电影有身受万弹千疮百孔的身体。仿佛越悲壮的死亡才足以成就电影中的“男性英雄”,二位导演的作品都有着让人过目难忘的死亡场景。从张彻到吴宇森,他们用整部电影的长度谱写了一部身体史诗,而死亡就是这身体史诗的最后咏叹。

    三、“刚” “柔”并济

    张彻与吴宇森电影中被刀剑或者枪弹刺伤、穿透的身体成为某种具有多重意义的象征,如果说香港武侠片中健美的男性身体本身就是想象的身体,那么这象征首先意味着破碎的传统秩序与价值。在香港武侠、动作片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乱世中的悲剧英雄,从张彻到吴宇森都试图再现某种男性“江湖”秩序的神话,但每每在神话的结局我们看到的却是神话的幻灭。《独臂刀》中的方刚被设置为一个“无父”之子,他的父亲倒在了传统秩序的血泊中,方刚自身依旧生活在对于这种传统秩序的迷信中,他也因此为了他的信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断臂在身体的层面隐喻着秩序的破碎,而断臂、断刀与残谱都意味着无父无师的方刚“江湖”理想的残缺。方刚不得不背离师门,无父无家,他的末日英雄般的努力表达了张彻内心的英雄主义情怀。这时,是一个女性角色的出现挽救了落魄的方刚,小蛮以女性“阴柔”的力量弥合了方刚在面对残破的秩序时所饱受的创痛。“阳刚” 如张彻,也需要某种“阴柔”。张彻的“江湖”秩序,一种男性权力的天下,也需要女性的补充。

    张彻的诸多影片把过多的时间和戏份留给了银幕中的“英雄”和男人,但“阴柔”的力量作为一种叙事的动力依旧存在,于是我们看到影片中的男性情谊往往会发生某种暖昧的错位。比如姜大卫和狄龙这对兄弟档先后联袂出演了《十三太保》(1970 年、《双侠》 (1971 年、《新独臂刀》(1971 年)这样的影片,几乎没有女性角色的位置,特别是《双侠》, 完全没有女性演员。姜大卫和狄龙在银幕中英雄相惜的眼神对视,完全没有女性的在场。这种性别身份的错位既打破了传统的“男性的看、女性的被看”的模式,也并非简单颠倒的“女性的看、男性的被看”模式,这种电影观看的性别视线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性别身份的错位放在香港所处的时代、政治语境中,还有诸多更深刻层面的隐喻。而武侠、动作片作为一种“江湖”想象,这些男性演员的身体作为一种想象的身体,其性别身份的错位本身就意味着香港在面对“现代西方”和“传统中国”时的复杂镜像关系。武侠电影中的身体就像是镜像中的身体,香港在镜中照见的既是他者又是自己,在面对镜像时迷离地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

    作为演绎男性“江湖”想象的特有类型的香港武侠、动作片,性别方面的失衡带来了某种有趣的新的调和,男性之间的情谊取代了男女之间的情爱,这作为“阴柔”的一面普遍存在于香港武侠、动作片的叙事中。张彻的作品开始,吴宇森堪称这种“刚柔并济”在80年代的新的继承者。在吴宇森个人风格成熟时期的作品《英雄本色1》(1986年、《英雄本色2》(1987 年、《喋 血双雄》(1989年、《纵横四海》(1990 年) ....无不以一种男性对男性的视线结构影片的叙事。塑造了《英雄本色》中的周润发与狄龙《喋血双雄》 中的周润发与李修贤、《纵横四海》中的周润发与张因荣这些吴宇森影片中的黄金组合、兄弟搭档。和张彻的武侠片一样,这些枪战动作片中没有太多女性的位置,无论在电影内还是电影外,女性注定与这刀与剑、枪与火的世界无缘。这是一种电影内外的男性对男性的自恋地观看,香港在想象的“江湖”中,虚构着镜像世界中的想象的身体。而吴宇森的想象身体既源自于他的师父张彻,又比张彻更进一步,越来越西方化、好莱坞化。无论在电影的身体层面还是空间层面,我们都可以越来越看到吴宇森的好莱坞想象。

    “英雄本色”系列在制作了第一、第二两部之后,第三部《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由徐克导演。如前所述,徐克总体来说尚属于香港武侠、动作电影传统中“阴柔”的那个序列,在他接拍了这部充满男性荷尔蒙味道的戏之后,改头换面,在男性的世界里又安插了一个女性的“王者”.----梅艳芳扮演的周英杰再次以一种相对中性化的女性形象征服了银幕中的所有男性搭档。但武侠、动作片在80年代总体而言还是男人的天下。武侠片方面,刘家良堪称80年代硬派武打的代表人物,比如1986年刘家良导演的《南北少林》。动作片方面,除了吴宇森之外,林岭东的《监狱风云》(1987 年、《学校风云》(1988 年),麦当雄的《省港旗兵》(1984年、《省港旗兵续集》(1987年),也都张扬了一种强烈的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情感,并且兼具强烈的人文情怀。

    90年代“江湖” 的神话被新一辈的香港电影人续写,却又不得不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时代语境。刘伟强、文隽的“古惑仔”系列,塑造了郑伊健扮演的浩南、陈小春扮演的山鸡这些典型形象,在这部改编自街头漫画的系列电影里,香港的治安状况仿佛无法无天“古惑仔” 动辄可以封堵整条道路,而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情谊也再次被提到了某种义薄云天的高度。“古惑仔” 系列有着一个现代香港都会的空间,编织的却还是陈旧的“江湖”神话、男性秩序。香港武侠、动作片这片男人的“江湖”到了90年代被过度理想化、浪漫化。相比于刘伟强,杜琪峰的电影更为敏锐、更为机智、更为深刻地捕捉到了香港在“97”前后的政治语境,“江湖” 想象更为象征化、寓言化。

    影片《暗战》(1999 年)可以看出,杜琪峰已经不再醉心于传统“江湖”想象的男性秩序,警匪之间的对峙被演绎为一场72小时斗智斗勇的游戏,这也是两个男性身体的游戏。刘德华扮演的匪与刘青云扮演的警之间实际是亦敌亦友的联系,对峙双方不再是势不两立的仇家,而是两具彼此博弈的身体,两种相互倾慕的人格。影片《枪火》(1999年、《放逐》 (2006 年)更为张扬了杜琪峰式的男性英雄主义情怀,在一个无父、无家、无国的乱世,末日英雄们惺惺相惜,彼此珍视着已经被人鄙夷的传统秩序及其价值。杜琪峰电影中的男性身体因其与当下时代语境的格格不入而再次遭遇身份错位的困境。这种困境也是今日之香港电影乃至今日之香港所面对的。同一时期,在相同的语境下,我们在关锦鹏、许鞍华的电影中也屡屡看到了来自性别、空间、象征、想象等诸多层面的身份错位。之后,我们又在彭浩翔的电影中看到了新生代电影人对男性“江湖”的嘲讽。在陈果的电影中看到了另一种逼视当下香港城市空间、特别是底层社会空间的“江湖”想象。

    最后回到武侠片。90年代以后,王家卫和李安各自导演了一部既是武侠片又不是武侠片的电影,从形式到内容层面为这一香港电影古老的类型完成了其现代性的转型。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4 年)和李安的《卧虎藏龙》(2000年)可以说是以传统武侠故事的形去表述现代男女情欲故事的神。李安也请到了袁和平作为其影片的武术指导,但这里,动作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了,动作成为多重所指意义的起点。当章子怡扮演的玉娇龙与周润发扮演的李慕白在竹林枝头跳跃腾挪、你进我退之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性身体和一个女性身体的博弈,更是个体情欲和數千年中国传统秩序的博弈。这“江湖”想象既是胡金铨的“江湖”,也是张彻的“江湖”,更是李安的“江湖”。

     2 ) 世间再无大醉侠——纪念邵氏老臣岳华

    10月20日,知名演员岳华在加拿大病逝。

    我看到大多报道给岳华贴的最主要的标签是“TVB资深艺人”。不少影迷剧迷怀念他时,多半也是提他在TVB剧集中出演过的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其实,在成为“TVB资深艺人”之前,岳华出演过一百多部电影,其中大部分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

    不管是邵氏时代的电影明星岳华,还是TVB时代的“资深艺人”岳华,岳华都有着同一个老板——邵逸夫。岳华约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中,约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为邵氏公司服务的,他绝对是邵氏公司最重要的老臣之一。

    1963年,岳华考入南国实验剧团第三期演员培训班。次年,岳华便参与了邵氏电影《血溅牡丹红》的拍摄,这是他出演的第一部影片。

    很多影迷剧迷津津乐道TVB的艺员培训班培养了大量的天王巨星。其实,TVB艺员培训班培养演员的模式是照搬南国实验剧团的。南国实验剧团在60年代也培养了大量的电影明星,如李菁、岳华、罗烈、潘迎紫、郑佩佩、午马、狄龙等。

    2007年,岳华从加拿大回港加盟TVB,此后将近五年的时间里,他出演了多部TVB剧集,其中,他出演的《突围行动》(2007)中的童展龙、《珠光宝气》(2008)中的贺峰、《巾帼枭雄》(2009)中的蒋乔、《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2010)中的郑朗军等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因此成了TVB “资深艺人”或“老戏骨”的代表人物。

    其实,岳华留给电影史的经典角色,并不亚于他留给TVB剧集的经典角色。

    1966年,岳华跟邵氏电影公司签约为基本演员。很快,岳华便因为扮演《西游记》(1966)中的孙悟空成名。在《西游记》中,和岳华搭档出演唐僧的是后来的顶尖摄影师和情色电影大师何藩。

    同年,一代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开山之作《大醉侠》横空出世,而出演“大醉侠”的正是岳华。岳华出演“大醉侠”时,只有23岁,却要演出一位隐世侠客的沧桑感和落魄感。这对于当时还比较稚嫩的他来说,实属不易。在胡金铨的调教下,岳华奉献了他的第一个银幕经典形象。

    岳华的“大醉侠”不仅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由于胡金铨及其电影美学声明远播——胡金铨是国际影坛上影响最大的华语电影导演之一,他的部分电影的修复版已经由EUREKA(尤里卡,英国)的MOC系列(大师系列)和CC(标准电影收藏,美国)发行蓝光光碟——“大醉侠”的银幕形象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

    作为对邵氏最忠诚的影星之一,岳华也是邵氏各大导演的爱将。

    岳华一生中合作最多的电影导演是李翰祥,他出演李翰祥导演的作品约有14部。

    李翰祥作为邵氏的股肱之臣,在60年代初曾出走台湾,自立门户。70年初,李翰祥回归邵氏,并以“风月片”重返商业巅峰。岳华出演了李翰祥导演的大部分“风月片”,在“风月场”中如鱼得水,时而风流倜傥,时而猥琐不端,留下了一段段的情色奇趣录。

    都说“楚原-古龙-狄龙”是70年代风靡一时的“古龙电影”的“铁三角”,那么,如果要说“古龙电影”中演员的“铁三角”,我想应该是“狄龙-尔东升-岳华”。岳华,也是“古龙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岳华与楚原合作的“古龙电影”主要有《流星蝴蝶剑》(1976)、《多情剑客无情剑》(1977)、《白玉老虎》(1977)、《楚留香》(1977)、《陆小凤之决战前后》(1981)等。其中,他在《流星蝴蝶剑》中出演的律香川,是他在“古龙电影”中最经典的角色。

    此外,岳华还主演了楚原的惊世名作《爱奴》,该片据称华语电影史上的第一部表现同性恋的作品。在这部以女性为主的作品中,岳华在影片中的表现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在邵氏的电影明星中,岳华并不像狄龙、姜大卫、刘永、傅声、尔东升等人那样,能够稳坐男一号的位置,但他绝对是邵氏电影中能见度和辨识度最高的男星之一,他留下了太多让人难忘的电影角色。

    《大醉侠》问世至今,是没有被翻拍过的(2002年的电视剧《大醉侠》与该片关系不大,借名而已),“大醉侠”岳华和“金燕子”郑佩佩,估计也没人取代得了——经典就是经典,它是不可复制的。

    1979年,台湾导演张人杰拍了一部《糊涂大醉侠》,特意找岳华来主演。是的,岳华就是“大醉侠”的不二人选。可惜的是,《糊涂大醉侠》不过是部狗尾续貂之作,乏善可陈。

    《流行蝴蝶剑》倒是被翻拍过很多次,最有名的是麦当杰导演的《新流星蝴蝶剑》(1993)。影片的主演可谓全明星阵容,梁朝伟、杨紫琼、王祖贤、林志颖、甄子丹、庹宗华、徐锦江、叶全真等,但它从剧作到美学到表演,还是颠覆不了1976年版《流星蝴蝶剑》的经典地位。岳华的律香川,同样是不可取代的。

    岳华已逝,世间再无大醉侠!

     3 ) COME WATCH WITH ME

    大醉侠好看。
    本以为又会看到一部用力的片子,没想到胡金铨故事说得极好,前半部异常吸引人,绝对值得一看。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匪抓官意图换匪,官府中人金燕子为救回兄长猛闯匪窝,最终在市井高人大醉侠的帮助下功成身退。既然故事简单,看的端就是怎么个说法。
    开场热热闹闹直接进入主题,官差押解囚车,途中被五虎劫之。劫囚地点选得精妙,俺迅速兴致勃勃起来,白衣,又见白衣,虽然匪首玉面虎长得和《平成狸合战》里的狐狸男如出一辙,但是我被杀伐果断的砍人场面完全地征服了,忘记在白衣男出场的时候感叹出来。这么说玉面虎大人确实有失公允,事实上一个文弱样貌的书生只身拦住大队人马的开篇实在无法不令人印象深刻。
    话说都怪俺先看了刺马,在张彻的男人们努力翻滚跳跃着死去的时候我没能忍住笑了出来,故而在遇到基本一招致命的杀戮时着实痛快地舒了一口长气。
    五虎如何商议交换人质按下不表,捕快金燕子出场得太过惊艳,俺一时傻在那里:怎能有佳人俊逸如斯!不过即便如此佳人,出场时竟也毫不章显,交代完背景才蓦地一抬头,顿觉伊眉峰凌厉眼波逼人,一颗老心刷了酥了起来。俺的花痴病又犯叻!
    金燕子客栈力站众匪灰常好看,看了这许多武侠片就觉得这个场景最符合俺对武侠的定义了(也或许是我看得太少)。武侠2字本就是我们不曾亲眼见过的传奇,关于侠客的所有想象在现今的大部分影片里已经被虚化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动作戏拍得太美反而没有了真实感,美则美矣,动心却难。这次俺动心了,那分明就是前尘旧事中实实在在发生过,却因为时隔久远而被凝成的一个传说,打得不美,动作有点狼狈,执起剑来既不潇洒也不温和,脚下的步法简直有些难看,可是,生死关头谁还管得顾得难看好看呢。说难看有些言过其实了,看我们的金燕子,忍得狠得,静下来眼光犀利,动起来行云流水,哎,实在是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接下来总算轮到大醉侠了,说实话,又是一个演得过为用力的,不比郑佩佩,怎么看怎么舒心。不过这大醉侠倒也不招人厌,潇洒固然是没有,唱起莲花落(俺没考证过)来却自有一番闲野气派。顺便一说,几支莲花落音调曲折婉转,怆而不悲,十分好听。
    金燕子客栈险落难,大醉侠暗中助佳人。至此情节流畅不说,对人物刻画(仅限反派和金燕子)也颇下功夫,此外细节和光线处理得妙极,将俺这个细节爱好者迷得七荤八素。金燕子毫不公式化,天真迂腐兼而有之,比大醉侠可有趣得多,可爱得多啦。
    恩,差不多就说完了,前半部还有一个小高潮,为救人庙中斗群恶,金燕子初现女儿装。估计看完这部片没有人会不爱上郑佩佩吧,反正我我我,我是被她彻底打败了,如此明眸射出的纵是冷眼,也要添上那么一份英气勃勃来,何况这女捕快之所以气势迫人,本就凭的是自念心中一片正气凛然。更加上不娇纵,不蛮横,不冷傲,不固执,真真爱死人了。再说庙中恶斗,拍得精彩纷呈,打斗安排得错落有致,完全不会引起审美疲劳。唯一就是人死了快了点,这个和张彻匀一匀就好了。
    进入下半部俺的热情就冷下来鸟,暗自寻思莫非是为了合上片名才拍下去的吧,虽然没啥出彩,但是点缀其间的细节还是层出不穷,俺忙着发掘这些细节,倒也不觉得特别乏味了。事实上是挺乏味的,故事也渐渐不严谨起来,虽然武侠片基本上没有严谨过。

     4 ) 邵氏武打片|胡金铨《大醉侠》

    缘起

    邵氏武打片,是刺激我成为影迷的源头之一。

    很久以前,那时我的家庭娱乐主要是看电视。电视上放的电影,几乎都是《最佳拍档》那样的喜剧片,我一点儿都不喜欢。然后我发现广东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电影大牌档”,放许多邵氏电影公司的武打片,我成了这个节目的拥趸。

    现在,大多邵氏武打片被抛弃于电影史一隅。的确,我能说出一大堆邵氏武打片的缺点:抄袭日本剑戟片、直接挪用西部片配乐、跟风粗制滥造、剧本粗糙……。但是,邵氏武打片作为延续了近二十年的类型片奇迹,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就像武侠皇后郑佩佩回顾邵氏时期说到的,“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年代。”

    《大醉侠》(1966)

    看胡金铨的人生经历,最初也不是立志做导演的,做电影工作是偶然。一直拍武侠片,也有情势所逼的原因。这是不是时势造英雄呢?胡金铨成为武侠片一代宗师。《大醉侠》是新武侠奠基作品之一,拍摄时没有武侠片可作参考,就已经非常好。

    对于自己导演的两部邵氏电影,胡金铨说:“我拍了一个抗日爱国片《大地儿女》,到处被剪得一塌糊涂,没什么好看头啦,就赔得很惨。拍了一出《大醉侠》,还算可以。”关于武侠片,胡金铨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看见一些电影中,某些大侠背着一把剑几把刀走来走去就笑了,现在也不可以,古代怎能这样子,背着长枪满街跑呢?所以我拍戏时,这些人出场一定拿着一个包袱,里面才藏着刀剑。再说,中国的武器没有那么复杂啦,许多奇奇怪怪的武器,在仪仗上才见得到,并非实用的。”

    《大醉侠》不是胡金铨最好的武侠片,但是好看。西本正摄影,韩英杰武指,周蓝萍歌曲,都是当时的第一流人才。

    《大醉侠》剧照

    影片叫好之处,在于能用镜头语言说话就不用台词,一反黄梅调电影的拖沓节奏。比如开头玉面虎劫囚,就是一纸诉状拦轿,张大人打开一看“索命五虎,纵横江湖。还我弟兄,放尔生路。”还有署名落款、加盖名章。既不简单粗暴到上来就开打,又无烂俗对白。虽不拖沓,但又不直接,有婉转回旋之妙。张大人要绑了玉面虎,却让人对他说“大人叫你过去问话”;客栈里,金燕子和笑面虎早就互相识破身份,却都稳住声色,要先试探口风和身手;大醉侠要把匪帮的消息告诉金燕子,却不对她说,而要用唱的和猜谜的。这或许是胡金铨做黄梅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玉堂春》的联合导演得来的经验,《梁祝》的一幕送行,竟衍生出了婉转回旋的半小时。

    郑佩佩的侠客扮相英姿飒爽,又有舞者的优美身姿,姿态和节奏感都好,配合灵活的双短剑,打起来优美灵动,不愧“金燕子”的称号。客栈戏奇趣优美,打斗多使用建构式剪辑。寺庙一场打斗险象环生,既有建构式剪辑,又有角度多变的移动镜头和固定镜头,较长的两个镜头,就各打了六招。

    胡金铨想要建构的武侠世界观,与张彻不一样的,《大醉侠》力图拍出武侠文化。首先每个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格调和做派,整体上呈现出影片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氛围,不是穿古装的现代人;其次要体现不同的武功形态,武功有高低,层次各不同,高手不轻易跟庸手过招。正如武侠小说中的《射雕英雄传》一般,《大醉侠》意在奠定新派武侠片的世界观,虽然没有做得很好。

    影片后半差了许多,多半因为胡金铨须得按照限期完工。于是醉侠不顾身份耍赖,人设几乎崩掉;其武功堕入神怪武侠片的窠臼,比如掌冒白烟的气功。外景就是寻常郊野,于是兵匪双方各种迂回伏击战术显得莫名其妙;龙套人数少,怎么排兵布阵都枉然。郊野的打斗场景,比起影片前半,明显见出动作设计简单化、运镜单调、节奏匆忙。醉侠与了空的两番打斗,也失去了高手风范。

    后来胡金铨多用建构式剪辑表现武功,比如《侠女》和《忠烈图》,定是意识到了《大醉侠》后半的不足。

     5 ) 青竹派的内讧:评《大醉侠》

           当年,青竹派掌门对嫡传大弟子刁敬堂越来越不满,于是,在帮内扶植名不见经传的范大悲,从而分化刁敬堂的势力。青竹派掌门传位的意象逐渐明朗,范大悲的势力也迅速扩张,刁敬堂感觉到了威胁,与自己师傅的矛盾终于激化,刀光剑影,师徒反目,在这个过程中,范大悲成为最大的赢家,继任青竹派掌门。
        但是,刁敬堂毕竟在青竹派经营多年,势力不可小觑。范大悲原来是个流浪的孤儿,是范大悲将其引入青竹派,范大悲的例子应该不是个案,换句话说,刁敬堂在青竹派嫡系众多。
        范大悲拥有合法性的掌门地位和权力,刁敬堂则武功高强,嫡系众多,双方分庭抗礼。刁敬堂终究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身负弑师之罪,所以,要想压倒范大悲就要继续扩张势力,于是,将目光转向帮外,寻求外援。
        玉面虎等人就这样进入刁敬堂的视野。敢于公然绑架朝廷命官而且是两江总督的儿子,玉面虎等人势力非同小可,老大被抓,玉面虎等人也需要援手,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玉面虎等人对刁敬堂礼敬有加,固然是因为刁敬堂武功高强,但是,更重要的是,青竹派势力庞大,全国有三十六寨人马。
        玉面虎等人只是刁敬堂结交的外援之一,面对势力不断扩张的刁敬堂,范大悲压力山大,虽然是青竹派掌门,但是,在帮内的资历难以和刁敬堂相提并论,遇见刁敬堂的时候,范大悲只是个流浪的孤儿。范大悲在刁敬堂面前背后总是有低一等的感觉,主要就是因为资历。
        作为青竹派掌门,范大悲不可能像刁敬堂那样大肆结交帮外势力,于是,范大悲想到了官府势力。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范大悲那么积极主动地帮助素昧平生的金燕子,因为金燕子是官府中人,而且还是两江总督的女儿,对于范大悲而言,金燕子可以成为自己结交官府的中间人。
        放下青竹派掌门的架子,范大悲亲自来到金燕子的住处,极尽谄媚之能事,可见当时范大悲结交官府的急切心情。
        暗示金燕子前往寺庙,范大悲的目的是想制造金燕子和刁敬堂的直接冲突,从而实现自己与官府的结交,范大悲不可能不知道刁敬堂和玉面虎等人之间的关系。从事情的发展来看,范大悲达到了目的。
        据金燕子说,她父亲原本不肯与玉面虎等人妥协,这应该是事实,否则金燕子也没有必要孤身犯险。但是,后来居然接受了范大悲的方案,派重兵押解人质而来,这就意味着官府已经认同范大悲,双方结交。
        范大悲与金燕子打得火热,刁敬堂居然嗤之为“管闲事”,可见刁敬堂实在是个头脑简单的江湖中人,没有什么政治意识,难怪会傻乎乎地结交已经和官府正面冲突的玉面虎等人,从而将自己也置于官府的对立面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刁敬堂不是范大悲的对手,最后死在范大悲手里不是偶然。事实上,官府认同范大悲也是因为看中了范大悲政治意识成熟。

     6 ) 既然你们都在评它的武侠,那我就来说说它的江湖

    邵氏电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它的江湖武侠片扬名的。

    而女神郑佩佩则是邵氏武侠界里不能不提的“武侠影后”。

    或许现在很多小伙伴都不太了解她到底是谁,放一张她在《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剧照。

    是不是很有印象?

    今天咱们说到的影片,就是郑佩佩当年轰动一时的作品——

    《大醉侠》

    翻了下影评,好像很多人都写过关于它的武侠世界了。

    既然这样,那朕也不逞强,毕竟朕翻过的武侠小说一个手都数的过来。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关于这部剧里唯一的女性角色——金燕子。

    没错,这个金燕子就是咱们前文提到的女神郑佩佩饰演的。

    对郑佩佩不太熟悉的小伙伴估计都对朕叫她女神有点懵,来,咱们再放张剧照:

    是不是有一种她是跟小李子他们一波的感觉?

    ……扯回来,说到《大醉侠》其实真的,那里面传说中的男一号大醉侠范大悲真的没有刚开始的金燕子有看头。

    首先郑佩佩作为这部剧里唯一的女性角色就已经很夺目了。

    更不用提她男扮女装时的英气,简直妥妥的吸睛本体。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讨论题目说的“男女不平等”问题,朕知道有人是见封进的……

    现在其实对于“男女平等”问题,网上流传出了很多声音。

    有的人说,中国女性本来地位就很高啊!家里还管钱,还管这、管那的!

    还有人说,现在中国女性地位太高了,应该抬抬男性地位了。

    再有人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其实没有那么低,不然穆桂英和花木兰就都能挂帅出征了?

    Emmm,我们再来回到电影《大醉侠》。

    朕前文就提及的《大醉侠》里饰演金燕子的郑佩佩。

    或许有小伙伴会说,你看吧,金燕子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吗?

    如果古代女性地位真的很低,像金燕子这样的女侠怎么可能还会有出现在武侠小说里的机会?

    可是朕要说,咱们光看到金燕子这样的女侠表面上的光鲜,可是我们有注意过她在登上华丽舞台之前的各种辛苦练功吗?

    有点类似之前《奇葩说》上提及过的“同性恋”话题,不是所有同性恋都是优秀的人种,而是只有优秀的同性恋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

    通常武侠小说里,是总要出现那么一两个女侠的,在一大堆男人中别具特色。就比如《水浒传》里的孙二娘。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在成“侠”的路上,女性实际上比男性付出的要更多。

    拿平常一点的例子来说就是,男性在社会上似乎只要将工作做得完美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的称赞。

    但是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你必须上好班,怀好孕,照顾好孩子,操持好家务,但凡做不好以上任何一点,你都是差劲的。

    不过如果有人真的把以上所有都做的完美,人家也会大方的称赞一句:“女人真伟大!”滴两滴眼泪,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因为原本的生理结构,也因为稍低一点阶级的“人种”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

    如果你还不觉得到底哪里男女不平等了,那朕再举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刚过不久,是前一阵朕刚遇到的事情。

    女A因为一点什么事情和同事男A闹矛盾了,女A私下对其他人吐槽说:

    “这个男A真的可让人烦,像个女人似的!”

    当然原本人家没有骂的这么温柔,朕只是为了屏幕卫生……

    听完了之后,朕就觉得,这句骂人的话真的挺有意思的。

    我们通常会将什么词汇放置在骂人的位置上?

    我们可能会说,“你看这个人就是个XXX”

    这个放置在“XXX”位置上的词就很有意思了,它可能是直接的骂人词汇“混蛋”;也可能是一些侮辱性的词汇,比如“懒汉”。

    不过,不管这位置上到底放了些什么词,我们最起码可以知道的就是,这个“XXX”铁定不是个好词。

    而这个词在鉴定歧视意上,简直是帮了大忙。

    比如说如果将“XXX”换成“同性恋”,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有多歧视“同性恋”;

    比如说如果将“XXX”换成“女人”,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有多歧视“女人”……

    可是相比同性恋来说,女人似乎更可悲。

    因为这个社会有一部分人是承认自己歧视同性恋的,但是他们并不承认他们歧视女人。

    然而他们又大张旗鼓的将女性化的事物都划归贬义的范围。

    比如说,现在盛行的小鲜肉为什么个个都那么“娘”。

    但是似乎如果我们将句子直接切换成,现在的女孩子为什么都那么“爹”,这句话的语气就突然削弱了很多。

    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也讨厌“爹里爹气”的女孩子,因为他们觉着女孩子就应该做女孩子该做的事情。

    比如说,女孩子因为是女孩子,所以绝对不可以骂脏话;

    女孩子因为是女孩子,所以上到研究生就可以了,上到博士就有点坑爹了;

    女孩子因为是女孩子,所以要矜持一点,想要什么都不可以疯狂地去争取。男孩子可以劈腿,但是女孩子不能犯贱。

    所以你瞧,我们有多平等?

    朕不否认,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女性掌管钱财或是干嘛干嘛,女性的地位是真的有所提高。

    但是在说女性地位提高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这权力是从哪里来的。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从胡适先生的“新三从四德”开始,男性似乎就一直在让步。

    朕之前还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评论:

    “中国女性地位为什么那么高?就是因为中国男人大度!”

    是很粗俗,也有点让人讨厌。

    但是可悲的是,我们似乎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没毛病。

    现在的社会,女性是可以站起来说话的。但是至于你能站到什么程度,就有待考量了。

    如果你爬的真的太高了,人家只要一句“老剩女”就可以把你打发了。

    男生剩下并不可怕,男生似乎八十都能是一朵花……

    但是女生剩下就可悲了,三十嫁不出去人家都会以为你是不是哪个方面有问题……

    好了,再不多说了。

    我们只是闲聊聊,只是闲聊聊……

    文末点赞~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φ(>ω<*) ~

    该文章由小朕先生独创,转发请询问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

     7 ) 胡金铨——文化的创造者

    武侠之于中国的意味,就像神话和历史。中国的哲学先于宗教出现,中国的历史书写又掺杂着神化形态,这就注定了中国文化的塑造是依靠各个时代的不同的人来共同完成的。

    胡金铨的武侠灵感来自于戏曲,是其继承中国文化精神的表现,上承周代礼乐、元杂剧,下启现代古装剧!胡金铨借鉴了历史,却未曾戏说历史,历史在他的电影里仅仅作为布景,因此可以说他开创了历史。

    再看看那些戏说历史的古装剧,无一不是直接照搬戏曲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脸谱,其意识形态依然是古代人的,与胡金铨根本不是一路,反而是继承了李翰祥的衣钵。今天人们崇拜的张艺谋、李安、徐克、张纪中,追根溯源,都是得益于胡金铨。

    现代所有的古装剧互相抄袭,但没有一个创作者能走出胡金铨投下的影子!胡导演的历史地位无可置疑,我们唯一能期盼的是,希望未来有人能沿着胡导演开创的道路,走出他们各自的创新之路,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和重建作出各自贡献。胡导演在天之灵,也当安息了。

     8 ) 客栈会匪徒

    说到胡金铨,若是撇开替导的《玉堂春》与题材不讨好的《大地儿女》之外,《大醉侠》才算是他真正发挥长处且反响热烈的首部执导作品,武侠电影从此走上正途,引领了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武侠扎堆,这是他邵氏之旅的收尾,却使邵氏的重心从黄梅调转向了武打,开启了另一时段市场的垄断。

    胡金铨有两大喜好,均在《大醉侠》里得到呈现,一是客栈,一是女侠。本片的主场景便是高升客栈,而主角之一是郑佩佩饰演的金燕子。众人皆知胡导两部扬名海内外的作品,一部《龙门客栈》,一部《侠女》,便是这两大喜好的极致展现。

    相比后期在台湾物色的上官灵凤与徐枫,郑佩佩在本片的表演可谓惊艳,初出茅庐即光彩照人,胡金铨无时无刻不在营造一种武侠气质上的画面感。

    影片开端,一袭白衣,白面的二当家玉面虎殷中玉慢步走上山岗,立定,举起扇子,停下了押囚车的官军。这一开场将陈鸿烈的扮相表现得很有派头,似乎深不可测,气势非凡,虽然实际上他的功夫并不怎么样。

    接着的主要人物金燕子出场,小桥流水,电闪雷鸣,中空的竹制檐帽,帽带飘飞,沿河而行。一看便知功夫了得,巾帼不让须眉,惹她的人必然没有好下场。

    她缓步走进高升客栈,行至空桌,左右观望,拨开凳子,双手摁桌,慢慢坐下,取下搭袋,拿出扇子,再观四方,叫来伙计。

    经典的客栈打戏就此拉开,其中韵味值得反复斟酌。

    笑面虎领人将金燕子围在中心,打开虎扇,白眼狼掷出一坛酒,金燕子一扇子打到了丧门神怀里,丧门神抱之不起,坐到了地上;丧门神扔出几枚铜钱,金燕子用一根筷子悉数接下,串在一起,插在桌上,动作潇洒;光头扔过一条凳子,金燕子稍一出手,凳子换了方向,砸向丧门神,将酒坛子打碎;刀疤与谷峰均摸出铜钱来,在金燕子背后扔出,没想金燕子三根筷子将铜钱钉在了房梁上,动作迅速,然后打开扇子,接住铜钱,倒在桌上;谷峰索钱,金燕子一声拿去,铜钱嵌入客栈的牌匾上。郑佩佩稳如泰山,不发一言,却主宰了整个局面。

    笑面虎再度打开虎扇,七八条壮汉围住金燕子,金燕子佯装倒酒,将酒泼往身后,趁此拔出靴子里两柄短剑,以京戏巧妙的身手躲过来刀,又见双刀来袭,几个转身先后刺中两人左手,再一波鹞子翻身,迎来万刀齐发,只闻金铁交戈之声,七八人悉数倒下,刀疤躲入二楼,几发丧门钉打下,金燕子头一低,暗器嵌入木板,金燕子回敬一枚金燕子,直入刀疤的右手掌心。笑面虎亲自出手,没有几下,也左手被刺,剑插于背后的桌面。

    整个打斗过程毫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让人感觉胡金铨的场面调度和剪辑都做得十分到位。

    但胡金铨比较谦虚,说整个拍摄并未过分注重动作指导,准确说是还没有形成这个概念,打斗都是从京戏变化而来,所以很有观赏性,不注重招式,不至于粗暴有力道,也比较能够发挥女剑客飘逸灵活的身姿,武打如舞打。其实胡金铨是有武指的,那就是韩英杰。

    客栈会匪徒着实经典,但片名是《大醉侠》,所以醉猫范大悲的角色才是重点,他与师兄刁镜堂的纠葛是要拖到最后的。胡金铨对于他“醉侠”这个名号是靠京戏的唱段来呈现的。

    只听范大悲领着一帮孩子唱到:青竹杆,细又长,从南到北我天下闯,风吹雨打太阳晒,沿门乞讨,我吃四方,吃呀吃四方,看破事态与炎凉,高官厚禄全不想,功名富贵由他去,生平只好,黄泥汤,生平只好黄泥汤,不管是花雕、高粱,一杯在手我什么都忘,世间多少伤心事,葫芦肚里,勤醉常,勤醉常呀,勤醉常。

    醉猫不止会唱醉歌,还会唱时事,甚至是哑谜,比如告知金燕子的线索,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亮,便是繁体的廟字。

    寺庙也是胡金铨所好,《空山灵雨》便是明证,本片中场景二广济寺也很有格调,寺后有山,建筑考究,气派十足,比较匹配武侠的古朴风格,令人信服。相对简陋的是醉猫隐居之所,一看便知是搭景,很有后来楚原拍摄的古龙作品的既视感,与全片风格不太融洽。

    总说胡金铨对于武侠的革新,一在打斗的绚丽,搬用京戏,巧而生花,二在多用实景(外景),不局限于邵氏影城,避免了场景的古板单一。

     短评

    打斗风格很像日本剑戟片的感觉,精髓在于持剑对视时间要长,真正兵器相交时剪辑要骤然提速,一张一弛之间方显功夫。音效风格也恰如其分。年轻的郑佩佩眉目清秀,又有英侠之气,真是耐看。故事简单化,重点在营造出几场打戏,能百看不厌,紧张刺激。可惜很多参演演员的力道不行,稍欠火候,只能靠剪辑弥补。渲染的师兄弟最终对决,前面都互抬到炉火纯青之境,可真打起来有些失望,袖底喷气表现的似乎是真气,放到全片武打风格里看有些走样。

    7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难怪胡金铨的片京韵实足,闹了半天是北京人,主演郑佩佩,岳华,陈鸿烈都是上海人,京沪搭配在香港居然造就了传奇。可惜邵逸夫不懂欣赏胡大师心中的武侠世界,强行干预剧情,导致整个片子前后两段青红不接,前半段极好,看得出之后的龙门客栈承袭精华,众乞丐娃中还有少年成龙,但人数众多实在无从辨认

    8分钟前
    • 37°2
    • 推荐

    唉 最后岳华和佩佩姐居然没有感情戏 看完我都有点哭天抢地了

    11分钟前
    • 懒得懒了
    • 力荐

    胡金铨的片子看起来,有小时候看评书时候的味道,尤其像那些绣像。

    16分钟前
    • 力荐

    戏剧范儿,连打斗都是先亮相,摆好POSS,话说开打就乱劈两下,歹徒纷纷倒地,然后继续亮相,官匪们都喜欢单打独斗,连使飞镖也要知会一声的光明磊落。。只有一个大白脸帅锅,那扇里毒针算是最阴险也算最现代的伎俩了。。那时候的绝顶高手均是手喷真气、指运飞剑,一派神怪电影的遗风。

    19分钟前
    • 相对屋檐
    • 还行

    很诗意,很古典武侠,胡金铨拍这片的时候看得出来十分的任性,有些台词甚至笑点很怪,比如“哥哥脱了衣服跟你干!”,然后大醉侠客栈里吟唱的那段很经典,以及刚开场客栈pk戏码精彩。弱点就是打斗节奏太慢,太假,有硬伤。后半段的节奏完全和前半段比起来有点脱节。题外话,那时候的郑佩佩真的好正点。

    23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郑佩佩很漂亮,很有英气。“青竹竿,细又长,从南到北把天下闯。风吹雨打太阳晒,沿门乞讨吃四方。看破世态与炎凉,高官厚禄全不想。功名富贵由它去,生平只好黄米汤。不管是花彫、高梁,一杯在手我什么都忘。世界多少伤心事,葫芦肚里情最长。”“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亮”很

    25分钟前
    • Grippe
    • 力荐

    【北京电影节展映】修复版胶片。郑佩佩那英姿飒爽的女侠造型与上官灵凤、徐枫比也毫不逊色啊。只是一些台词实在雷人(比如酷似石隽的玉面书生对金燕子道:哥哥脱了衣服和你干!),全场笑翻。前半部极好。结尾失控,片尾几场武打很是敷衍。虎头蛇尾。应该是胡金铨离开邵氏的缘由。三星半

    30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胡老的那股京味儿啊。

    31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三星半。基本可以算作胡金铨在邵氏的第一部新式武侠同时也是比较卖座的一部片,借鉴了日本武士片的元素,取景、构图、镜头都颇有讲究,用现在的眼光去挑动作场面的不足当然太过苛刻。可怜郑佩佩前面打得这么辛苦戏份这么多,最后还是成了大醉侠岳华的陪衬。

    34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陈鸿烈:好,哥哥脱了衣服跟你干。了空大师:“他的功夫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顿了顿话),不过,跟我比起来……哼,还差那么一点”,全场笑翻。早期胡金铨风格,压轴的打斗,反而没有客栈以及寺庙里的抢眼,有几段看得出后来的影子,不过郑佩佩说12天拍完的,够可以啦。

    3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岳华居然演了这样一个大隐隐于市的糊涂侠士,真是出人意料;郑佩佩英气非凡,实在巾帼不让须眉。(本来我国英音轨来回切换着看就够喜感了,那句“好,哥哥脱了衣服跟你干”当时真是喷了出来。

    39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7/10。胡导最会拍客栈段落,匪帮投酒坛、甩铜钱、砸凳子的试探和折筷子表谈判破裂这些道具的精妙设计,端酒管闲事的醉侠突然闯入打破僵局,一动一静结合足显场面调度和情节铺排的功力,此时已形成省略一些动作流程的抽格手法,却未摆脱正义靠武力较量战胜邪恶的类型俗套。屋檐追逐戏先行于[卧虎藏龙]。

    4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亮……廟不可言。

    47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好,哥哥脱了衣服跟你干

    5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罄室尽鼠辈,狸奴偏生醉。竹竿轻策勋,金燕又单飞

    53分钟前
    • 仙女羡鸲鹆
    • 力荐

    《大醉侠》 胡金铨 1966年六十年代一部电影能拍到这种程度,太让人惊讶了,老话说的好,一代不如一代呀,豆瓣观影9千人,腾讯视频的弹幕也是寥寥无几,经典的老片都让我们遗忘在角落边了。整部电影的剧情衔接没有丝毫的拖沓,武打动作直接麻利,演员的脸上有股精气神,一部很好看的武侠片。这应该是最早期的邵氏商业片了,没有太多含义跟价值传达,完完全全的惩恶扬善。虽然整体剧情有点俗套,不过当爽片一定是合格的。郑佩佩年轻的时候竟然那么漂亮,太惊艳了。

    55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推荐

    1、和张彻的《独臂刀》一起开启了新一代武侠浪潮,直到74年许氏兄弟的喜剧《鬼马双星》打破武侠电影和黄梅调电影在香港电影的统治地位。2、按现在的眼光看,六七十年代的武侠片,生涩的国语配音和武打演员的木偶式表演,多少有些出戏和难以入目。胡金铨的个人戏曲特色和空间调度还是可圈可点,可以看出相当的导演思维在里面,在日后的作品中逐渐凸显出来。3、打斗甚至有些神怪意味,刀剑动作多次想起日本的剑戟片(主要是黑泽明),我甚至怀疑《侠女》的竹林移动飘逸镜头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罗生门》。4、本片的暴力程度完全可以媲美张彻的阳刚美学,还好胡金铨后来跳脱了血脉喷张的纯暴力场面,进入禅宗玄学之境,方能流传后世。

    58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只喜欢前三分之一,随着演进故事不断被弱化,完场前很多线索已经快收不住了,真是可惜。郑佩佩英气十足,眉宇间都透着剑气;水塘小筑的搭景别有用心,借水花出禅意,料想应是胡金铨的美学所在了。

    60分钟前
    • Obtson
    • 还行

    很明显受当时日式剑戟片影响,又有通心粉西部片的影子,呈现人物阴谋诡计,杂糅传统的惩奸除恶侠义观。磅礴的宽银幕构图,京剧化的杂耍动作戏,短镜头快速剪辑,但静态构图又沉稳肃穆,配乐运用很多的中国传统器乐,现在看来,这在那个年代无疑是华语商业片的巨大创新。武指韩英杰,郑佩佩的扮相颇有英姿。胡金铨的《大醉侠》影响了往后数十年的武侠电影,标志着新武侠片的出现。8.3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