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12

    主演:苏拉·沙玛,伊尔凡·可汗,拉菲·斯波,阿迪勒·侯赛因,塔布,阿尤什·坦东,加塔姆·贝鲁尔,阿彦·汗,穆德·阿巴斯·卡勒里,维比什·希瓦库玛,热拉尔·德帕迪约,詹姆斯·斋藤,俊·奈托,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沙拉万提·塞纳特,王柏杰,柯一正,黄健玮 

    导演:李安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国语

      新·奥特曼

    • HD中字

      百慕大异兽

    • HD中字

      宇宙尽头

    • HD

      集中营里的摄影师

    • HD中字

      隔绝

    • HD中字

      我是你的人

    • HD

      氧气危机

    • HD

      侏罗纪世界

     剧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1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6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16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17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18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19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拉菲·斯波 Rafe Spall 饰)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伊尔凡·可汗 Irrfan Khan 饰)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阿迪勒·侯赛因 Adil Hussain 饰)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苏拉·沙玛 Suraj Sharma 饰 )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一只孟加拉老虎。神奇的冒险旅程就这样意外开始了……

     长篇影评

     1 ) 马伯庸解读《少年派》,看过电影的人一定要看这篇影评!

    这部电影太好了,这篇影评太精彩了。
    虽然有自己理解吗,但是看完马伯庸这篇影评,觉得一切都解开了。
    当然,除了那串香蕉,PI对保险公司坚持说:你可以自己试一下。这个香蕉应该可以深入解读。
    个人看完影评结合自己理解,还是有点小发现,即最后他信奉犹太教,因为旧约圣经里有“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故事。

    这是我看到的至今最强大、最具说服力的少年派解读,原来少年派不只是两个故事,还有第三个故事 。来之马伯庸微博:http://weibo.com/1444865141/z82zzzxn1#1354520021611

    http://weibo.com/1444865141/z82zzzxn1#1354520021611

    《李安的隐喻森林与少年Pi的三个故事》 作者:马伯庸

    在谈论少年Pi这部电影之前,需要预设若干个前提。这些前提就像是数学里的那几条公理,一切演绎,一切推理皆由此而来。如果我们不能在起点达成共识,那么只会分道扬镳,越行越远。

    第一。少年Pi的小说属于扬马特尔,少年Pi的电影属于李安。李安的电影基于原著,但又不尽相同。他保留了故事框架,进行了改动增删,使之混杂入了李氏基因,从而变成另外一样东西。因此,我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会彻底抛开原著的干扰——不涉及原著情节,不涉及原作者用意,不比较两版之间的差异,总之就当是我们从来不知道这部电影还有原著——只专注于导演在银幕上给我们摆出来的东西。

    第二。成年Pi的演员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层次。”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寓言性质的故事,里面的隐喻表现手法克制而简洁,彼此的映射关系十分明显。李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赋予了扬马特尔的故事框架一个“李安”灵魂。我们只有承认李安在这些细节上的处理是刻意的,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设计,每句台词都有它的功能和指向,才能拼凑出他试图表达的意义。否认了这一点,就成了聆听云天明童话的三体人,听到的只是一个纯净、美好的故事。

    第三。我一向认为,影评是一件主观的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观感,他们都没错,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本不存在客观影评这种东西,自然也就不存在对错。对写影评的人来说,他唯一的责任,就是承认他的评价只是个人体验,不是妄议别人对错的客观真理。所以这篇东西,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它不涉及微言大义,不谈主题外延,只就电影本身的线索做一些分析。或许对,或许错,或许过度解读,或许牵强附会。如果得到大家的认同,我深感荣幸;如果你的意见与我大相径庭,那说明这部电影存在多重解读,更显出它的神秘魅力。

    闲话少说,让我们从那次晚餐说起。

    电影一开始,同时信仰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Pi和他的父亲母亲在晚餐时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次谈话非常重要,它是整个电影主题的第一次预演。

    少年Pi的父亲说:“如果你同时信仰三个宗教,那等于什么都没信。与其如此,不如选择相信理性,相信科学……我宁可你经过深思熟虑否认我,也不要不加分辨地盲目接受。”(凭记忆写出,只是复述其大意,以下同。)

    而母亲则说:“科学解决外在的问题,而不是内在的。”实际上是在暗示理性和信仰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前者解决现实问题,后者解决心灵问题——要注意,母亲这句话,实际上成为了Pi后来一切行动的心理渊薮。

    电影里提及了两人的背景:父亲被现代医学救了一条性命,所以他相信科学,代表着理性;母亲倾向于宗教,代表着信仰。电影里还特意强调,母亲舍弃家庭跟随父亲,信仰是她与过去唯一的联系。

    父亲和母亲的说法不同,少年Pi面临着抉择。要理性还是要信仰,这是一个精神领域的经典困境,少年Pi最终做出的选择是:“我决定去受洗。”也就是说,他选择了后者,也就意味着他认同了母亲的话,

    但信仰需要的是虔诚,Pi并非一个虔诚者,他是个泛神论者。成年Pi的一番论述表明,他需要的是一种超自然的、至高无上的力量作为信仰依靠。至于无论是上帝、安拉还是毗湿奴,并不重要。可以这么说,他的意识里,信仰的是信仰本身,而不是某种特定的神明。

     

    对虔诚者,他选择信仰是去解决问题。而Pi这样的人,他选择信仰,只是为了逃避问题。信仰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具体膜拜的对象,而是一个寄托,一个可以逃遁的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Pi要讲两个故事。

    两个故事的真假一直存在争论。可在我看来,第一个故事毋庸置疑是编造出来的。李安很狡猾,他从不公开谈论故事的真假,他知道保持一部电影的魅力就是让观众无限地争论下去。可他在电影里的安排,却表明了自己内心的态度。

    一个幻想故事,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必须符合现实。第一个故事里有食人岛,这是一座深海中的热带密林,中间生存着无数沙漠中才有的狐獴。沙漠和大海,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象。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么李安为什么不设置一个长满棕榈树爬满老鼠的正常海岛,使之看起来更加合理呢?可李安非但没这么做,反而煞费苦心地挑选了距离合理性最远的沙漠狐獴,这是刻意放大不合理,以此来暗示第一个故事的虚幻性,告诉所有观众,这只是幻觉,这只是想象。我们都希望第一个是真实,但没法说第一个就是真实的。

    这有点像我们平时开玩笑。比如我调侃一个姑娘说:“你真漂亮我特喜欢你。”这句话有可能会被当成玩笑,也有可能会被当真。为了避免被当真的风险,我会故意夸大这句话“你比林志玲还漂亮我天天想着你连肉都不愿意吃了。”不合理的部分被无限放大,听的人自然明白这只是个玩笑。

    所以,第一个故事是Pi所幻想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是真实的,是理性的。可Pi无法解决第二个残酷故事给自己内心带来的煎熬,他只能逃遁到第一个故事里去,把周围的遇难者幻化为各种动物,才能让自己平静——正如母亲晚餐时所说,理性解决外在的,信仰解决内在的。他那一句“我决定去受洗”,实际上就是自己决定逃遁的预言。

    李安在这部电影里,有两种方式来引导观众巧妙地觉察到隐喻存在。一是预演。每一次大的行动之前,都会有一次小的行动作为预演;二是让本体和喻体反复出现,强化两者之间的关联,然后通过构建喻体之间的关系,来揭示本体的命运。

    晚餐谈话,无疑就是Pi讲述两个故事的动机预演;而基督教牧师对Pi说的那句:“you must be thirsty。”和父亲说“从它眼中反映出来的,是你自己的投影”,则是李安在不断在我们脑海里建立起Pi和老虎之间的本喻关系。

    有人说老虎代表了恐惧,我觉得应该更进一步,代表的是Pi的本能情感。在第一个故事里,Pi把自己一分为二,自己代表着人性或理性,老虎是剥除了理性的原始本能——本能地发怒,本能地恐惧,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最粗粝的欲望。

    换句话说,第一个故事里的人与虎,是第二个故事人性与兽性之间天人交战的投影。Pi不愿正视吃人的现实,只得一分为二,变成人与虎的奇幻漂流。这在许多影评里都有提及。

    可是,不要忘了,我们否定第一个故事真实性,理由是它存在着不合理,而且李安保留了“不合理”的标签,以此提醒观众故事的虚幻。

     


    但第二个故事,就真的合乎情理了么?

    回想一下第二个故事的过程:Pi、母亲、水手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受伤,很快死去。厨师将其吃掉。然后Pi不小心放跑了一只海龟,被厨师殴打。母亲与厨师争执,被厨师所杀。厨师把母亲的尸体扔进大海喂鲨鱼。Pi出于愤怒杀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在这个故事里,各种元素和第一个故事完美对应,母亲=猩猩,厨师=鬣狗,水手=斑马,老虎=Pi的本能,看似完美无缺,合乎情理,连最理性的保险公司都快要认同,但其中却存在着两个破绽。

     


    第一个破绽,是香蕉。

    当Pi讲述第一个故事的时候,说猩猩坐着漂浮的香蕉而来。保险调查员立刻指出,香蕉不会漂浮。当Pi讲述第二个故事时,对这个细节居然没有修改,仍旧坚持说妈妈坐着漂浮的香蕉前来。

    第二个破绽,是妈妈的死。

    厨师是一个对食物很执着的人,他会吃老鼠,会把水手杀掉用肉做鱼饵。对他来说,每一块肉都是极其宝贵的。可是妈妈死后,厨子没吃掉她,扔到了海里喂了鲨鱼——这是一种浪费,尤其是厨师已经吃过了水手,对他来说,最大的心理障碍已经消除,没理由会做这种浪费行为。

     

     

    第二个故事本身已经非常圆满,却多了这两个颇为醒目的蛇足。实际上,它们也是刻意被保留下来的标签,用来提醒观众——第二个故事也并非真实——至少隐瞒了一部分真实。

    这两个破绽,都与母亲有关。毫无疑问,第二个故事隐瞒的真实,就是母亲的下落,

    前面我说过了,李安喜欢用各种比喻反复强化本喻关系。少年Pi和老虎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对,但还有一对本喻很容易被忽略。

    母亲与莲花。

    莲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此之前已经有两次显著暗示。一次是在开头,母亲在地板上用粉笔画莲花给Pi和拉维看。一次是电影中段,Pi俯瞰海底,先是鱼形成莲花,然后又变成母亲的容貌(这里Pi父和拉维的脸都没出现,指向特别明显),最后叠加到了沉船。所以准确地说,莲花代表的是Pi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与此同时,李安还特意安排了阿南蒂给Pi讲解舞蹈,引出一个关于莲花的重要比喻:林中莲花。

    在Pi问阿南蒂林中莲花是什么意思时,她没有回答。直到我们进入整个电影最关键的一段情节:食人岛,才恍然大悟。

    Pi在夜晚的林中摘下一朵莲花,打开以后,里面是一颗人牙。于是“林中莲花”这个比喻和指向,在这里得以完成。

    我们知道,第一个故事是Pi的幻想。那么他在岛上的动作,肯定是对各种现实发生的投射。莲花是Pi对母亲的思念;莲花中的人牙,代表了母亲的遗骸,也即死亡。而母亲的躯体,实际上就是整个食人岛。

    岛是母亲,而岛下涌起的酸潮,则是母亲的下场。

     

     

    酸潮是一个意义异常清晰也异常恐怖的比喻。如果想表达母亲死亡的意象,有很多种办法,最简单的比如说潮水慢慢淹没岛屿,代表母亲的溺水;或者鲨鱼啃噬小岛的根茎,代表葬身鲨腹,等等……可李安选择的是一个非比寻常,几乎和海洋没有一点关系的比喻:酸。

    这个酸,自然就是人的胃酸。酸潮扑上小岛,这个意象表明母亲是被吃掉的,被胃酸所消化,所以遗骸的代表物是牙齿。

    Pi在岛上吃了植物根茎,老虎吃了狐獴,这是食母的暗喻。有一种说法认为,根茎和狐獴代表尸体的肌肉纤维和蛆虫,代表了吃人,这两个比喻在电影里找不到可参照的点。李安如果要设一个比喻,一定不会只设一次,一定会重复多次,或者找另外一个参照点,所以这个猜想是否成立,需不需要影射到如此细致,有待商榷。但食母是确凿无疑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食母之前已经预演过一次。

     

     

    Pi是个素食主义者,他第一次抓到一条大鱼,一边大哭一边用锤子把它砸死。砸死以后,Pi跪倒在筏子上,哭着对鱼的尸体说:“毗湿奴,谢谢你化身为鱼来救我。”他这么做,是因为自己面临着饥馑危机,理性告诉他只能吃鱼渡日,为了能够达成心灵妥协,Pi必须在信仰里找了一个借口。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关于道德的教义太过鲜明,没办法利用,于是Pi只能选择毗湿奴作为理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Pi的宗教观。

    于是,鱼成了毗湿奴的化身,Pi有了一个可接受的理由,内心回归平静。

    这次吃鱼事件非常重要,承前启后。

    往前看,它与晚餐谈话相对照。父亲在晚餐时说了句话:“今天的羊肉很美味,可惜你们享受不了。”说明父亲是家里唯一一个肉食者,他代表着理性,理性是要吃肉的。母亲则告诉Pi,理性可以解决外在,信仰可以解决内在。这一点是食鱼事件里也得到体现,Pi理性地杀鱼吃肉,然后用信仰给自己内心找了个避难所,一个借口。这个很变通甚至有点狡猾的举动,与Pi在餐桌上轻松地说“我决定去受洗”的精神是一脉相承。

    往后看,母亲就是鱼。鱼是毗湿奴所化,那么母亲也一定是毗湿奴Pi来的。Pi吃鱼是因为这是毗湿奴的化身,Pi吃母亲也是因为她是毗湿奴的化身。一个化成鱼,一个化成了海盗。食鱼事件就是食母事件的预演。

    宗教变成了Pi的心灵庇护所,他给自己构筑了一个坚固的壳。对Pi来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太过清晰,对善恶的道德评判太过清晰,他唯一能选择的——同时也恰好是她母亲所信仰的——只有印度教。只有毗湿奴的神话特性,才能为Pi食母构造出一个合理的借口。

     

     

    李安唯恐观众还搞不清楚这个比喻,还特意给出一个岛的轮廓特写。有人说这是毗湿奴的侧影,有人说这是一个女人,都没错。这个轮廓本来就兼具了母亲与毗湿奴两种特性。莲花是毗湿奴的象征,而母亲信仰的是印度教,毗湿奴的神话就是她讲给小Pi听的。从这个特写镜头,母亲-莲花-毗湿奴这三个元素的连接,得到了一次明白无误的强化。

    这就是为什么岛的轮廓既像毗湿奴,又像是母亲,Pi为了给自己的食母寻找了个宗教理由,早视它们为一体了。

     


    在这之前,Pi应该已经做过类似的事情。在幻想层面,鬣狗杀死了猩猩,老虎杀死了鬣狗,但很快鬣狗、斑马和猩猩的尸体全都消失了,全都被老虎吃掉了。投射到现实层面,厨师杀了母亲,Pi杀了厨师。然后面临饥馑的Pi吃掉了水手的剩余部分和厨师,最后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母亲的尸体。

    食人是一回事,食自己的母亲又是另外一回事。Pi在吃水手和厨师时还能保持正常——食鱼事件里,Pi杀死了鱼自己却没吃,而是喂了老虎,表明他把吃人归咎为自己的兽性,自己的人性还保持着清醒——但面对自己母亲,他内心的惊慌和挣扎可想而知。

    在登岛之前,故事一里有一场惊天动力的大风暴,老虎在瑟瑟发抖,Pi在呼天抢地。开始时Pi还呼叫着神明,但很快就放弃了。这说明他的人性和兽性同时遭遇大了现实中的大挫折,这挫折可能是真正的风暴,也可能是其他灾难,总之造成的结果是食物匮乏至极,陷入极度的饥饿。唯一的食物,只有母亲。

    吃了,自己心理绝对无法接受;不吃,一定会饿死。

     


    可这场危机太过强烈,于是Pi的人性和兽性不得不暂时达成统一,或者说妥协,把母亲当成毗湿奴的化身,重演吃鱼时的故事,并且构造出一个毗湿奴食人岛的幻象。正如电影开头讲述的,到了夜晚,我们都生活在毗湿奴的梦里。

    然后,在幻想层面,人与虎同时登岛,Pi吃了植物根茎,老虎吃了狐獴。不知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当Pi告别阿南蒂的时候,阿南蒂给他手腕系了绳子,代表了与最爱之人的告别。再回想起Pi一登岛便在岛上系了一段绳子,便会豁然开朗。Pi是在告别,与母亲告别,因为他即将要吃掉她。

     


    到了夜晚,酸潮涌动,莲花里只残存一颗牙齿。等到Pi夜晚打开莲花看到人牙时,林中莲花的暗喻发挥了作用,他的理性之火终于觉醒,意识到自己做下的极恐怖的事。

    Pi自己说担心被食人岛吞噬,才决定离开,实际上担心的是食母这件事吞噬掉他的精神,让他疯掉,乃至死亡。所以他选择了逃离这个岛,也就选择了忘记。这同样也在阿南蒂的情节里得到了呼应:“我记得那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但是却忘记了是如何告别的。”

    结果Pi把这件事彻底忘掉了。他给保险员讲述第二个故事时,只讲到自己暗示吃了厨师,就停止了。他不是刻意隐瞒,而是自己也忘了,唯一残留的记忆,只有他自己编造出来保留在第一个故事里的食人岛。

     


    阿南蒂的情节在整个电影里地位独特。如果把她的戏单独抽出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这段情节跟后面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女人也再没出现过。但李安从来不做无用功,他加入阿南蒂的戏,正是为了给后面食人岛的一系列活动建立比喻的对照系。

    系绳子、忘记告别、林中莲花,这些都是食人岛中的重要暗喻,同时又与阿南蒂的故事要素全部照合。没有阿南蒂的故事,食人岛的行为就会让观众觉得不知所云。没有食人岛,阿南蒂则变得毫无意义。两者实际上是一个彼此呼应的隐喻体系的两端。

    这就是充斥于细节中的各式隐喻所构筑出的第三个,也是真正的故事。

     


    李安把第一个故事描绘的极为精美,对第二个故事却吝啬到一个镜头都没有,对第三个故事甚至只肯用隐喻来承载。他把现实包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内,又在现实里放入残酷夹心,递给大家。作家和保险公司相信了第一个故事,Pi本人相信的是第二个,为了强化自己的信念,他甚至还多信了一个犹太教。至于观众愿意剥开几层糖纸,则取决于他们自己。

    李安用这种极度不均衡的手法,把选择权出让给观众。他打开了许多条路,每一条都没有设置终点。《盗梦空间》里,陀螺是旋转还是倒下,主角究竟是在梦里还是现实,观众可以予以猜测解读,也可以随时出戏,起身走人,归根到底这是主角自己的问题,观众们是无关的客观者。但观众们在看少年Pi的时候,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我究竟该相信哪一个故事。这个选择权不再取决于故事的解读,而是取决于观众的内心。宗教者从中看到信仰的力量,无神论者从中看到对宗教的否定与稀释,心灵纯净者与疲惫于现实都市的人倾向于相信第一个故事,而内心黑暗的悲观主义者,则对背后隐藏的真相不寒而栗。

     


    当李安在采访时被问起关于第二个故事,他的回答避重就轻,说故事拍完就交给观众了,这是个聪明的做法,他放弃了最权威的导演阐释权,让观众保持争论。莫衷一是是电影保持长久魅力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不必奢望从他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相信自己的本心就好。

     2 ) 李安的巅峰:自然与人文最美的交响乐

    以前,我最反感那些人说“一生必看的100部电影”或“如果你2011年只看一部电影,它必须是…”,但是我现在真的很想用这样的字眼把《少年Pi的奇幻漂流》推荐给你们。以下的业余影评不是广告,仅仅是出自一位电影爱好者发自肺腑的喜爱。在最近评奖季看的几部好评如潮的电影相继让我不同程度失望之后,我在看Life of Pi之前居然很紧张。但影片开始五分钟后我就知道它绝对不会辜负我“预告片就看哭了”的期待。

    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片中采访Pi的记者听完Pi的故事后的说的第一句话“I don't know what to say”(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感动与震撼不在某一个瞬间,而是心灵从始至终没有一刻是平静的,这两个小时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让你享受也让你疯狂,当你安静下来,那种前所未有的平静袭来,又有太多的感慨。

    首先,画面、特效和配乐是做到极致的美轮美奂,让电影重新成为一件“艺术品”。其中主要的角色花斑大猫(我现在认为是全世界最帅气的一只老虎)还是使用真老虎拍摄与CG效果相结合,无缝衔接。你将看到的3D不再是一种捞钱的手段,而是真正地提升了观影效果。

    说起老虎,有人开玩笑说李安一定又会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理查德帕克(老虎的名字)”。(因为李安说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确实,电影上下处处都是李安导演的手笔,还有他思想的沉淀,这也是我觉得他能笑傲好莱坞的地方。在我眼里,他已经远远甩开很多大商业导演几条街了。

    我题目说这是李安的巅峰,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集中了拍电影最臭名昭著的四大挑战——孩子,动物,水景还有3D,他不会再拍一部这么高难度的电影了。而作为一部改编自畅销小说的电影,据说它还做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还原。我看了时光网上一位影迷在2009年写的书评,其中她摘录了书里最爱的一段描写,也刚好是我看电影时顿时泪流满面的地方,相信那位影迷现在看了电影后一定很欣慰。不出意外,此片将包揽奥斯卡的所有特效奖项,至于最佳影片,我现在也没有发现任何一部今年的电影有实力和它一决高下。

    最后再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Pi的演员Sharma。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几乎是完美演出。他自己在采访中也表示,到后来,他完全不觉得自己是在演戏,李安导演轻而易举地把他的感情调动出来,喜怒哀乐出入自如。

    一个16岁的少年,一只老虎,一艘救生艇,一片浩瀚的海洋——这个故事说简单很简单;三种宗教交织,信仰的力量,梦幻冥想,要说复杂也确实比较难懂。总之,你对其中的宗教和一些人文思想看没看懂没有关系,你一样可以感觉到心灵的震撼,你一样会哭会笑,你一样在走出电影院很久很久之后都还会记得当时的感觉。在电影纷纷走向纯商业、好的讲故事的人逐渐消失的今天,你无法想象我看后激动的心情。就像一篇英文影评说的,“Pi的漂流记能不能让你相信上帝我不确定,但这部电影能让你重新相信电影。”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下来了。

    当然《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不是完美的,美国媒体也表达了一些对剧本和结构上的不满意,但没有人质疑它是一部殿堂级的电影,是电影爱好者愿意默默珍藏在心中一辈子的电影。

    (剧情分析我这里先不说了,剧透可耻。等上映后,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我在亚马逊上买了一本制作这部电影的书和一本原著小说,对于一部挤入我个人十大电影榜单的片子,我得好好品位一下。)

    *内容部分的影评已经刊登在11月17日的南方都市报娱乐品鉴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新浪微博@海盗豚 上找来看,或试一下下面的链接:
    http://photo.weibo.com/2011874330/wbphotos/large/photo_id/3513290594551561?refer=weibofeed

    以下是剧情讨论的分割线:(11月20日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讲故事的人讲最动人的故事》

    李安的电影往往会比简单的故事情节有着更深一层的思想积淀。你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时就准备好跟随少年派出发,踏上一段追诉人生意义的旅程。

    他的名字叫做Pi

    首先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主角的名字有些奇怪,叫做派(Pi),读法和数学符号 Л一样。有人在书评中还说差点因为从题目看来是在普及数学常识圆周率而错过了这个精彩绝伦故事。其实作者扬·马特尔给少年起这个名字是有特别的意义的, Л自身永远不重复也永远不会结束,以此来隐喻人生的未知性与变化无常。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用周遭无形的各种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社会准则、道德规范、亲朋好友的爱与束缚、宗教信仰等,那就好比是把自己关在了笼子里,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自由被限制了,但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己,把外面世界的危险隔绝开来。在常人看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不可捉摸,那么的危机四伏,人讨厌不确定性。而选择相信三重宗教的少年派正是被逼迫地与家人分离,独自踏上面对未知的太平洋的征程,而且他更不知道的是危险不仅仅在外面,也在自己的救生艇上。信仰能不能救他?到底哪个神可以帮他度过难关?

    老虎的名字叫理查德帕克

    跟随派一起流浪的还有一只老虎,叫理查德帕克。对于一只老虎来说,这也是个奇怪的名字。这个名字是有来头的,理查德帕克是几位真实的或者小说中的沉船遇难者的名字,其中一位帕克先生还在爱伦坡的小说被同船的人给吃了。电影里的老虎自然也一位沉船遇难者,而少年派需要生存下去,必须不休止地与老虎帕克做斗争,救生艇上的生存指南手册中既然不可能有介绍“如何与同船猛兽和平相处”的一章,那派能仰仗的只有他自己的智慧了。一开始少年派需要日夜保持警惕,与老虎拉开距离,后来为了不让老虎饿死,他还需要捕鱼喂养老虎,再后来他都自己琢磨出一些马戏团驯兽的方式来“教导”帕克如何与他一起生活。影片中印象很深的一幕是派在暴风雨生还过后的一段心理描写,他想知道此时此刻站在船头望着平静海面的老虎帕克 在想些什么,那个特写镜头下的帕克不再是平时威风凛凛让人望而生畏的猛兽,却仿佛多了一丝人类的睿智与慈祥。至于同时落入救生艇的其他几个动物,斑马、猩猩和猎狗都发生了什么,就需要你自己去看了影片才知道。

    另一个故事?

    这是我们看电影时所看到的故事,而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在日本交通局派来的沉船调查人员的要求下,坐在椅子上的成年派又娓娓道出了一个“更好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动物,救生艇上是一个水手,一个厨师,还有派和他的妈妈。这个版本的故事很残酷很血腥,厨师吃了水手,杀了他妈妈,后来他又杀了那个厨师,最终一个人生还了下来。到底哪一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呢?成年派并没有说,他只是悠悠地问来采访他的作家喜欢哪一个故事,“喜欢有动物的那一个”。然后派告诉作家,现在这个故事是属于你的了,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有人解读说,天呀,难道理查德帕克和其他动物们从来就不存在,老虎指的就是少年派内心深处最大的敌人——对未知的危险恐惧的自己?在文学作品里,猛兽总是用来代表原始的人性,那么漂流中派与帕克一系列的搏斗、适应、相濡以沫到分别其实都是其心理变化的隐喻?就像派一样,我现在也想告诉你,看了电影以后,这个故事就是属于你的了,你愿意如何理解都随你。

    因为电影是由小说改编的,据称制片公司高层因担心观众反映曾表示书里关于哲理的阐述部分点到为止就好, 但是李安导演却始终在坚持,他说“我们需要把故事讲好(storytelling),否则人生就只会循环往复下去,像数字Л一样。”所以他的电影总是有着极高的普世价值,而同时也让影迷津津乐道。在很多纠结的情节处理上,李安导演都选择了把辩证的机会留给演员和观众,是喜是悲、是真是假、是难是幸,都是看完电影后你自己留下的念想,值得再三回味。他还在采访中表示过有段时间他曾想干脆拍个最贵的艺术片名留青史,但后来转念一想,“不能把人家胃口勾起后,只做自我感知,对社会没有集体启发性。”所以李安导演不断地在挑战自己,以实现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而放眼全球,他也的的确确是中西合璧、商艺交融的第一人。

    “这个海滩如此柔软、坚实、广阔,就像上帝的胸膛,而且有个地方,有两只眼睛正闪烁着快乐的光。”

     3 ) 李安与卡梅隆的区别

    看完《阿凡达》,卡梅隆会让你觉得3D就是电影的未来,什么剧情,什么信仰,都是浮云; 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会让你觉得3D就是电影的一项技术,什么立体,什么视觉震撼,都是为了表现对电影的尊重和信仰。

     4 ) 理查德·帕克

    【译自维基百科】

    理查德·帕克这个名字总是与海难有关,叫这个名字的既有真人也有虚构角色,他们中有的人最后被同伴吃了。

    1838年,爱伦·坡发表了他唯一一部完整的小说《亚瑟·戈登·皮姆的楠塔基特故事》(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在这本小说中,理查德·帕克是捕鲸船“逆戟鲸号”(Grampus)上的一个叛变水手。这艘船在一场风暴中遇难之后,理查德·帕克提出由抽签决定牺牲哪位以维持其他人的生命,结果他被抽中,成为其他三个幸存者的食物。

    1835年,“弗朗西斯·斯佩特号”(Francis Spaight)船沉没,此次海难的幸存者曾靠吃人活命。

    1846年,又一艘“弗朗西斯·斯佩特号”船沉没,21个幸存者中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学徒,不过这次没有人被吃掉。

    A. W. 布莱恩·辛普森(A. W. Brian Simpson)在写到“弗朗西斯·斯佩特号”的时候提到了另一艘名为“老虎”(Tiger)的船,在1766年的“老虎号”上曾有吃人事件发生。

    1884年,“木犀草号”(Mignonette)游艇沉没,有4个幸存者坐上了救生船,游艇服务员理查德·帕克被其他人吃掉(也是以抽签的方式,不过理查德·帕克本人由于饮用了海水而十分虚弱,因此并没有参与抽签)。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女王诉杜德利与史蒂芬案”(R v Dudley and Stephens)。
    [理查德·帕克的墓碑:http://img3.douban.com/view/status/raw/public/99a56c147534397.jpg]

    在斯皮特黑德兵变(Spithead mutiny)与诺尔兵变(Nore mutiny)中亦有一个理查德·帕克出现,不过他最终上了绞刑架而没有被吃掉。

    作家杨·马特尔在他2001年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再次使用了这个名字,他认为“这些理查德·帕克身上的巧合一定有其意义”,这一次的理查德·帕克是一只遭遇海难的孟加拉虎。

    剧作家欧文·托马斯(Owen Thomas)也创作过一部关于巧合的黑色喜剧,名为《理查德·帕克》。

    南安普敦的治安法院下属的诺菲尔德剧院(Nuffield Theatre)创作的环境戏剧(site-specific play)《帕克先生的骨头/“梨树绿号”的帕克和他的卑鄙食人魔船长汤姆的古怪、悲惨、血腥的真实故事》(Mr Parker's Bones, or The Strange, Lamentable, Bloody, and mostly true History of Parker of Pear Tree Green and of his Captain, the Dastardly Cannibal Tom),以哥特式的风格、互动的方式再现了有关理查德·帕克命运的事件过程与案件审判。

     5 ) 《看见》柴静专访李安——《心中的卧虎》

    觉得上期柴静的这个专访对这个电影的理解帮助很大,想要和朋友分享,可在网上找寻半天,也没找到文本格式的对话,只好自己一字一句的手打了。





    《看见》柴静专访李安——《心中的卧虎》


    开场预告:
    小孩儿、动物、水、3D,他踏上冒险的电影之旅。
    (柴静)不去做你很熟悉很安全的事情吗?
    (李安)越没有做过越刺激。
    (柴静) 什么样的感觉?
    (李安) 找点罪受吧!
    (旁白) 李安,惟一一位华人奥斯卡最佳导演,他拍摄的《卧虎藏龙》《断背山》《喜宴》等作品在全球影响广泛,但五年之前他选择了一部电影界公认最难拍的题材,重新出发。
    (柴静) 那是很挣扎的过程吗?
    (李安) 对,非常焦虑。
    (柴静) 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 怕,怕才有劲儿。
    (旁白) 这是一个少年和一头猛虎的奇幻故事,也是李安和自己内心的对话。
    (柴静) 反而是他在率领着所有的人往前走。
    (李安) 这是那种纯真的力量。
    (柴静) 一个冒险的故事不就够了吗?
    (李安) 对,可是那就是不够好。
    (柴静) 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李安) 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柴静) 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李安) 像野兽一样,有种野性。
    《心中的卧虎》 柴静专访导演李安,马上播出
    [01:10]
       


    (柴静)大概在2007年,我看过一本书,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很有趣,它写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印度少年和一头三岁的孟加拉虎在遇到海难之后,共同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故事。我还记得看完这本书之后跟朋友说:“这就是书和电影的区别,像这样的故事,只能写成书,不能拍成电影。”但是五年后,这部电影要在下周公映了,而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是华人中惟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

    (旁白) 船难,这是好莱坞电影常有的题材;幸存,这也是西方大片惯常的情节。但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和一只四百五十磅的孟加拉虎共同在救生艇上,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漂流二百二十七天,在互相威胁中共同求生,这不是科幻或者神话,这是一个从未被大银幕表现过的纪实题材,也是奥斯卡金奖导演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曾经被评价为“绝不可能拍成电影”。从头到尾,人与虎之间,几乎连互动的对白都没有,所有的海上巨浪和老虎都需要电脑动画虚拟。曾经有多位导演试图尝试,先后知难而退,而李安之前的大部分影片,不管是讲述父子关系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还是他的《断背山》、古装武打题材的《卧虎藏龙》,他一直被认为最擅长讲述社会关系,人与他人的相处。但这部电影中,一场海难,把所有的人类都与少年派隔绝,只剩下让人恐惧和敬畏的大自然、动物和自我。[03:24]



    (柴静) 你为什么不去做你已经很熟悉,很有安全的事情?比如说,你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你在当中把握的很游刃有余,里面有你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儿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
    (李安) 没有做过的才有意思。(呵呵)我打一个比较俏皮的比方,比如说在婚姻关系,你要很忠诚,拍电影不需要,越新鲜的越好,越没有做过越刺激的(越好)。
    (柴静) 跟您的年龄,您的处境……
     (李安)有关,有关,跟我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做电影, 职业来做有二十年,入行二十年,所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再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没有意思了,没有挑战,我的那个斗志没了。

    (旁白) 老虎的每一只爪子都像刀一样锋利,它意味着威胁和死亡。为了和老虎保持安全的距离,少年派用船桨,救生衣和救生圈造了一只迷你的小筏子,用绳子把自己系在救生艇上。一开始,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老虎置于死地,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生路只有一条,就是保证这只孟加拉虎的食物和饮水,只要它不饿,自己就没有危险。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驯养这只老虎。而李安,这次也面临着自称有生以来最冒险的电影之旅。小孩、动物、水,这三样已经是电影界公认最难拍的题材,这还不够,他还挑战着尝试3D拍摄。
    (柴静) 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 怕,怕才有劲儿。拍,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那个小孩跟那个老虎漂洋过海,他后来发现说,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那种心态,心理状况,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很怕这样的话,自己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那我当然不希望这样。
    (柴静)以你在现在电影界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你的敬重,你还有这种担心吗?被淘汰的恐惧……
    (李安) 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06:17]


    (旁白) 李安曾经在自传中写道:恐惧鞭策我不断地求改进,因为没有比恐惧更强烈的感受了。海洋中的少年,在恐惧中学习,如何制造钓竿,寻找淡水,在暴风雨的夜晚与鲨鱼缠斗,而李安,在恐惧中也开始他这一趟未知的漂流。他说,我喜欢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


    (柴静) 以往你曾经说过,你说你摸着你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拍这部的时候,你有吗?
    (李安) 有,当然有。
    (柴静) 什么样的感觉?
    (李安) 很奇怪,有一种很,对信仰有一种好奇,还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想要去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点罪受吧,希望精神能够提升。[07:11]


    (旁白) 在大海中,少年派根据从小在动物园长大积累的经验,开始了驯虎的过程,他甚至通过把玩老虎的粪便来打击老虎的士气。慢慢地老虎终于明白了,在救生艇中,派是老大,而自己是老二。这个少年在很多原来读者的想象中,是很勇敢的面目,但李安说,他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在印度面试了三千多个少年,他寻找的是一张有点傻里傻气的脸。



    (柴静) 你曾经说过,说这个男孩刚来试戏的时候,带个眼镜,驴驴的,就有点傻的样子。
    (李安) 人是有缘分啊,真的是缘分。
     (柴静) 对,你在传记里提到自己的时候,也很多次用傻里傻气这样的词。
    (李安) 事情做成的话,大家觉得你很有先见,很有想象力,做不成的话,真的就是傻里傻气。那我们把幻想当真,是有一些天真 ,有一些单纯,感觉上是傻里傻气的。那你看做电影,后来做出来都有一股傻劲儿。太精明的话,可能就没那么有意思了。
    (柴静) 我看到你在选择派这个少年的时候,你说过一个标准,你说你想找一张纯真的脸。为什么是纯真的脸?而不是坚强的,或者聪明的,貌似这两个词好像更能帮人渡过难关啊?
    (李安) 所谓的天才不是说能演能逗趣,而是一种他愿意投入在一个把自己相信一个状况,能够非常专注。
    (柴静) 相信这个词这么重要吗?
    (李安) 当然,电影就是相信。他不相信,你看怎么会相信。他就是属于这种,一试就试出来了。[08:55]


    (旁白) 电影中一切皆为幻觉,太平洋并不存在,只是台湾旧机场里搭出来的大水槽,所有这一切,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海洋,跃出海面的座头鲸,包括孟加拉虎,都不存在。它从上百万根毛发到运动的肌肉,都是后期技术所为,这意味着扮演派的少年,必须幻想出这一切。十六岁的印度孩子苏拉是一个学生,从来没有演过戏,试戏的时候,李安针对一份两页长的独白给孩子们很简单指示,而苏拉的专注力完全没有中断,念白念到最后,他哭了。苏拉身上浑然不觉的真挚打动了李安,那一刻起李安说,就是这孩子了,我赌他。


    (柴静) 但是在他演这个戏的时候,因为老虎也是3D做出来的,他等于要面对一个前面一无所有的一个世界,你让他怎么去相信。
    (李安) 所以我觉得纯真很重要,所以他故事的小孩是一个十六岁的,不是十二岁,也不是二十六岁。一般开始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开始动脑筋了,那你把他透过这样的年纪的角色,去试炼,接受自然环境,还有神的试验,他的气质纯真是很重要的,然后他对我的纯真也很重要,因为这个本身他的相信,这个念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有一种说服力,所以我也不晓得,我想我自己本身的专注会影响了他。
    (柴静) 这个专注是指什么?
    (李安) 对电影的热诚啦。我也不晓得,反正一个东西,我好像被占据,整个身体被占据一下。所以我在那个状况,其他不止他,其他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进入这种状况。[11:10]


    (旁白) 在片场,为了调动派的情绪,李安曾经亲自扮演过那只老虎,来跟这个少年搭戏。两个人沉默对视,在船舷上伏地游走。在这个大水池搭起来的太平洋里,一个完全靠形象力建构的世界,只依据两个人共同的相信。
        苏拉是一个从来不会游泳也没有见过大海的男孩儿,他必须学会承受一切,在身上绑上重物,在水下憋气五分钟来学习水中的生存,三个月里,他每天生活在水槽的巨浪里,每一次重拍,只能够依靠自己来重置一切道具,这让剧务都掉了眼泪。拍摄结束,苏拉瘦了十四公斤。


    (柴静) 这个演员本身还是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为什么你后来说,在拍的工程中,反而是他在率领着所有的人往前走。
    (李安) 也就是那种纯真的力量。
    (柴静) 纯真会有这个力量吗?
    (李安) 嗯,他不愿意让我们失望。所以在他,所以一般十几岁小孩,有时候你不能那么靠着他。他会调皮,他会脆弱,他不习惯,他们还在受人照顾的年代,他不习惯扛那么重的责任。所以他能够每天出来扛这个责任,他本身精神很可贵,他对我们这些人是会有感染的。我么都拍了很多电影,有些甚至都拍疲了,你看到他,你就不会疲,然后你就跟着他,你就拍着他,其实你心里面的派都会出来。每个人心里面都会有派的,那你就都寄托在它身上,这是一种共生的状态。所以他的状态就影响到你拍片的状态,所以其实大家都在做他,教他,可是相反的,相辅相成,他变成一种精神领袖。
    (柴静) 不是你吗?
    (李安) 是我(笑),我跟他后来等于是感觉上是一体的,我是给指令,可是他是被看的人。就他的,每天进场,他的精神状况怎么样,对大家是有影响的。拍片,我觉得最可贵的是一种赤子之心[13:27]


    (旁白)少年派慢慢学会驯服猛虎,但是不知道何时靠岸的漂流,折磨着人与虎。而李安此时,也陷入了无解的境地,这次,他选择用3D来拍摄这个题材,想探索另一种可能。但这样一来,电影成本高达五千万美金,投资方认为,这个题材不属于商业大片,没有收视的元素。经过一年半的挣扎,李安才拿到预算,拍完之后,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做后期,整个过程很煎熬。


    (柴静) 我看到你上午说,你说你在做这个片子的时候,精神上曾经受到过一个很大的折磨,感觉就像你是派,在大西洋当中漂流,而没有尽头一样,那是因为什么?
    (李安) 拍片嘛,很困难,看不到底,琢磨不到东西,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当然有压力。你没有解决之道,或者看不到什么出路的时候,就像派一样,感觉在漂流。
    (柴静) 那你说过你曾经颓废的想要放弃,这个,我看以前,你拍所有电影的访问当中,没有出现过颓废这样的状态,这次是怎么了?
    (李安) 通常,你说一年,你就硬挺一下,挺过去了,一年,两年,三年,四年,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太好受。
    (柴静) 你担心过自己可能会到不了那个头吗?
    (李安) 会,常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好汉一条,再往下拼嘛。
    (柴静) 那会不会有人劝你说,你看你做艺术片一直很成功,但是商业片,比如说《绿巨人》,好像也没有赚钱。
    (李安) 绿巨人我是真做烈士了,跟他拼了。(笑) 不管,而且我现在也不年轻了,比《绿巨人》也年长十几岁了,(其实)年长也该聪明一点,放聪明一点。[15:25]


     (旁白) 好莱坞希望这个电影故事,能够更多的倾向于大众口味,就做单纯的冒险故事,讲一个男孩怎么征服老虎,怎么历险成长的故事。但是,真实的世界真的是这样的吗?这正是李安最大的挣扎。
         在2010年,我在一场采访中,曾经见过一位,独自驾驶无动力帆船,环游世界的人。这个叫翟墨的人,曾经向我描述他所见过的海洋,那种像墨一样黑的晚上,像镜子一样平的海洋,孤独让人快要疯掉。从印度洋进入大西洋之后,有一条鲨鱼一直跟踪他的船,一直距离十米左右,他最初很害怕,用方便面试图喂它,担心鲨鱼吃掉自己。但是后来,他却觉得跟这个物种之间,产生了某种依恋。


    (翟墨) 我驾着船,它老浮在那儿,总有一种东西,就是一个动物在跟你一起,实际上就是说,人和动物可能从语言上无法去交流,但是从感觉上,可能是一种感应,我在看它,它可能也在琢磨我,这是一种假想了。[16:59]

    (旁白) 但这条鲨鱼,跟踪翟墨的帆船一天一夜之后,突然掉头而去。

    (柴静) 那它最后掉头而去的时候,那一瞬间你的感觉是松了一口气还是失落?
    (翟墨) 有点空的慌,因为没人给你做伴了。
    (柴静) 所以你说这个让我想起一本书,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正在把它拍成一个电影。这里面讲的一个故事,就是说在海上一个大的马戏团的船,突然被风暴打翻了,这时候只有一个少年和一个孟加拉虎逃了出来,在这个小船上,在海上不断地漂流。经过了很多天,这个小孩子要不断地给老虎喂食物,要跟它斗争,要驯服它,最后他们成功的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很多年之后,记者去采访这个已经成为老人的小孩,那个老人跟他说,其实那只虎根本就没有存在过,那是我幻想出来的,因为比老虎更可怕的,是海上的绝望。[18:00]


    (旁白) 少年派的挣扎,也是李安内心的挣扎,绝望曾经是他最熟悉的情绪。李安年轻时从台湾去往美国,唯一的愿望是想当演员,而这在当时的亚洲文化中,是不被社会鼓励的事情。他学电影,自传中说,自己毕业快六年,一事无成,在家带孩子做饭。刚开始还能谈点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依旧如此,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这期间,我偶尔帮别人拍片子,看看器材,帮剪接师做点事,当剧务等等,但都不灵光。后来我只好去做一些出苦力的事情,拿沙袋,扛东西,其他机灵的事,又别人去做,他说那时的自己,唯一能和绝望对抗的,就是对电影的幻想。而即使想在已经功成名就,电影之外,他说自己仍然是一个无用的人。


    (柴静) 你觉得你在现实中是一个无用的人,为什么用无用这个词?
    (李安) 就没什么用了。我电脑也不会用,就一般,信用看什么的,一般生活上的事情,我都不太灵光的。不是我现在做大导演了,我才不管这些琐事的,我在年轻的时候就这样的,迷迷糊糊的,不太灵光那么一个人,所以我想我可能是活在比较,在另外一个空间的人吧。跟这个世界好像若即若离,有那个感觉,不太容易专注了,人不是很笨的人,就是不太容易专注,所以,嗯..不太灵光。
    (柴静) 那你在电影里的时候,你是什么状态?
    (李安) 好像换一个人,魂回来了。(笑)[20:29]


    (旁白) 李安说,他和电影里的少年派,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曾面临挣扎。在少年派小的时候,他曾经想要喂养笼中的老虎,跟他建立感情,但父亲给他上了一课,让他亲眼看到,被关在笼子里,饿了三天的老虎,是如何吃掉山羊的。父亲用这种血淋淋的方式让他知道,绝不能对现实心存幻想,否则就会死掉,这只是幻觉。而李安从小也被父亲教育,电影是一个依靠幻觉为生的职业,当他以《喜宴》拿下金熊奖时,父亲仍然希望他改行。

    (李安) 这个父亲,他是教他很多生存的守则,你不能幻觉,因为他的父亲是个无神论者,所以你不要去相信那些东西,也不要去相信,动物有灵魂这些(东西),你不要相信,你想的话会被咬死。所以他后来是靠父亲的这些教训,在海上能够存活,所以这个东西,我跟我父亲是有。父子因为都是男性,阳刚的对抗,本身有一种张力在里面,这个是比较戏剧性的。[21:40]


    (旁白) 所以电影里的故事,该如何收尾?老虎的存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少年派在海上漂流中,为了对抗绝望,为了活下去,而讲给自己听的故事?这是李安必须回答的问题。

    (柴静) 当年我看小说的时候就想过,如果它拍成电影的话,它到底是哪个结局,人们是更接受绝望,还是更接受恐惧,哪样更可怕?你在拍的时候,你会更倾向于相信什么?
    (李安) 所以那是那个片子最难做的地方,我重拍了好几次,试不同的剪法,我主要挣扎就在那个地方。
    (柴静) 也许制片方会劝你说,你不要管它了,你就给一个通俗故事,一个冒险的故事,不就够了吗?
    (李安) 对,可是那就是不够好,做电影,职业来做二十年,入行二十年,我从小没有停过,就是脑子喜欢编东西,很喜欢幻想,一个人。就是做梦,白日梦也分不清楚。我很重视精神力量。
    (柴静) 在这个片子里面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
    (李安) 就是一个男孩子的成长,从一个男孩变成男人,他需要面对的东西。当然他跟老虎的戏很好看,可是他的张力,跟他的雄性的生存跟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柴静) 你想传达的是什么?
    (李安) 一种情怀吧,我这个人比较多愁善感,所以说我觉得成长,本身有痛苦在里面,也就是纯真的丧失,小时候觉得很纯洁,受到保护,向他的家里,动物园一样,可是他一出来到海上以后,不是动物园,是那种野性的东西,是一种抽象的一个世界,在精神上面是抽象的,在物质上面是一种野性的东西。
    (柴静) 好像你的大部分电影都在讲纯真的丧失。
    (李安) 对,纯真不光是丧失,你对纯真的怀念,本身是一种情怀,我觉得那种怀念不能够丧失。我觉得纯真,在心里面的内心深处,还有你最珍惜的这种友情啊,跟人的关系,我觉得要保留住,那是种精神状态,那是种处子之心。我希望不管你生存环境怎么样,那个纯洁的心一定要有一份,我觉得是挺宝贵的。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纯真对我来讲很重要。我希望在那个方面,我永远不要长大。[24:30]


    (旁白) 这部电影,是今年纽约电影节的开幕片,但李安一直到开幕之前的三天,才脱手。


    (柴静) 那是很挣扎的过程吗?
    (李安) 对,非常焦虑。前三天,我后来就是释放了一下,看到后来我就哭了,我觉得好像会变成,好像可以。[25:10]



     (柴静) 你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的过程当中,你是发觉自己的位置,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李安) 很难讲,真的很难讲,我发觉,就想派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柴静) 这个老虎对你来说是什么?
    (李安) 这个不能讲。
    (柴静) 是你在电影梦里面写到的,不断重复出现的那个元素。
    (李安) 你看我这个人,很平和,很温和的一个人,那为什么我拍电影那么冒险,我想跟那个老虎有关系。
    (柴静) 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李安) 也不是,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不是咆哮,有一种野性。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拍女人,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就是说卧虎藏龙吧。(笑)[26:54]


    (旁白) 传记中他说过,我可以处理电影,但我无法掌握现实,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一辈子都是外人。在东方文化里长大,我习惯了协调,但接触了西方艺术后,又产生了对冲突,抗争和梦境的渴望。李安说,在生活中,他是隐忍的余秀莲,但在内心里,他是率性的玉娇龙。在电影的结尾,他让玉娇龙一跃而下,引入不知处的云深。李安说,他是我梦中,那份让人心惊的浪漫情怀。


    (柴静) 就像你的传记作者说的那样,表面看上去,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好好先生,你甚至不愿意说得罪人的话,你觉得锐气是会带来麻烦的。但是你的电影当中,充满了不安,挣扎,甚至是愤怒,或者是...那你觉不觉得你会有点矛盾?
    (李安) 我想每个人都有,只是说我比较有天分,我能够具体化,我能够拍成电影,我想每个人都有,他不见得有能力表达出来。
    (柴静) 那你觉得拍完这个电影,你心里面这个孟加拉虎离开了吗?
    (李安) 就像佛家讲的因果关系吧,你要离开最好连想都不要想,越想越深。


    (结语) 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有时候我们说不出它,我们搞不定它,它让我们威胁,它给我们不安,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才激发你全部的生命力,与之共存。
       少年派因之得到生存,李安因之得到电影的梦境,而我们,按李安的说法,我们因之在这场纯真的幻觉中得知自己并不那么孤单。
                                 The End


    附专访视频观看地址:http://cctv.cntv.cn/lm/kanjian/index.shtml

     6 ) 当看完少年派后,我们谈些什么

    奥斯卡:我们奥斯卡组委会正焦头烂额地探讨是否应将少年派排除在2013年第85届奥斯卡候选影片列表之外,因为一旦给李安导演的这部电影颁奖,它很有可能包揽了除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外语片以及最佳短片之外的所有奖项

    卡神:我庆幸自己先拍出了《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以及提前重制了《泰坦尼克号3D》,不然视觉效果势必被李导演的这部少年派爆出翔,脸面无存。但鉴于李安导演本片下手如此之狠给本神造成的压力如此之大,窝决定在下一部奇幻片《太阳马戏团》中纯烧特技和3D,不求别的,只为能和少年派平起平坐

    诺兰:关于结尾李导给个官方解释呗( ° ο ° )

    盖·里奇:咦?派派的官配在哪里→_→,不基不幸福o( ̄ヘ ̄o#)

    蒂姆·波顿:吓……还好拍完《大鱼》以后就一根筋转哥特风了(¯﹃¯)

    马丁·斯科塞斯:…… 我是怎么把Hugo拍着拍着拍成了儿童片的…… 好累,感觉不会再拍了

    伍迪·艾伦:苏拉·沙玛是我下一部《午夜蒙特利尔》的男主,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安叔你怎么看?(╭ ̄3 ̄)╭

    生活大爆炸Raj:记者首映礼后采访Raj, “Hello Raj, how do you like the movie Life of Pi? ”
    Raj:"Ang Lee is a wan-da-ful die-lec-tor and the movie gan nod be beddar!(And Lee is a wonderful director and the movie cannot be better) , he dells a good sdoli (he tells a good story) and by the way, sexy Indian style!!! " BGM: Oba Indian Style

    力宏:昨天回家的路上云迪跟我说他看得很开心 (。・ω・)ノ゙ (≡ω≡.) @李云迪那些事儿

    《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我们集体跳槽求加盟《少年 ∑的奇幻漂流》李安导演收留

    《穿靴子的猫:萌猫三剑客》 Puss in Boots: The Three Diablos:尼玛,我们仨卖了一整部片子的萌不如少年派里老虎君那一秒钟的激萌

    《时间的风景》 TimeScapes: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愿意为李导打下手负责布景

    《鲸奇》 Big Miracle:和少年派里面的巨型3D荧光蓝鲸相比我们的鲸鱼简直像是陶土捏出来的海豚

    《食人鱼3D》 Piranha:我们似乎出镜了几秒,虽然吃的不是人是鱼,但还是好激动好幸福欧欧o(╯3╰)o,李导么么哒!

    贝爷:少年派才是食物链顶端的男人,爷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

    Jack:窝只想知道派派每天晚上是怎么过的…… (⊙□⊙)

    Rose:别傻了…… 人家有哨子…… (﹁"﹁)

    《我家买了动物园》We Bought a Zoo:我们家的动物园弱爆了,少年派的海上迷你动物园让我们显得毫无存在感

    《丁丁历险记》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 :看完首映后我们立即决定将4D电影《少年丁丁的奇幻漂流》拍摄提上日程

    《马达加斯加3》 Madagascar 3: Europe's Most Wanted:其实我们只差了一头狮子、河马和长颈鹿就可以组团参演李导的少年派了……5555555555555TUT~!

    《冰川时代4》 Ice Age: Continental Drift:我们觉得我们团队的最大失误是把片名取了“大陆漂移”而不是“小松鼠奎特的奇幻漂流”

    宫崎骏:内啥……动画版的少年派还没人在拍吧? (。・`ω´・)

    新海诚:楼上弱爆了……《秒速五海里》的剧本我都写好了窝会乱说?╮(╯▽╰)╭

    Discovery节目组:本节目组诚邀π加入纪实频道终身荣誉嘉宾的行列

    丹尼尔·笛福:我想重写一本《鲁滨逊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大白鲨》Jaws:作为海洋霸主窝在片中只露了个背鳍,怒打一瓶李锦记酱油怎么破?

    各大电脑厂商:紧急召回近期所有售出的电脑,一律用少年派中的海景设为系统默认壁纸和屏保后再返还顾客

    Hans Zimmer:窝后悔给黑暗骑士崛起做配乐而不是少年派…… 泪奔T.T~

    《诸神之战&诸神之怒》Clash of the Titans/Wrath of the Titans宙斯+波塞冬:其实我们是隐藏在卡司列表之外的友情客串,现在正向奥组委提交角逐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申请

    《暴力云与送子鹤》Partly Cloudy:弱弱地说一句少年派里的祥云有种似曾相识的既视感=v=

    Paramount:我们决定撤下现有的设定改用李导少年派中的布景作为派拉蒙影业百年纪念的LOGO

    《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丁丁+1,求拍续集《爱丽丝的奇幻漂流》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目测老虎君是派派精神分裂出来的第二重人格=v=

    《猩球崛起》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凯撒:“让我演那只猩猩绝对把鬣狗打成筛子”

    《潘神的迷宫》 El laberinto del fauno:如果能为李导贡献哪怕一个分镜的布景也是莫大的荣幸

    PS3《战神》God of War系列:Sony 旗下Santa Mon小组决定在战神4《Ascension》之后将战神第五部的游戏场景悉数移植到海上

    《狮子王》Lion King: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丁满这种二次元的萌物= 3=

    《创·战纪》Tron:原本觉得我们剧组的特效还算拿得出手,看完少年派的首映觉得我们的特效就是一坨屎

    《无极》 导演陈凯歌:歌当年为了拍无极把香格里拉搅得一团糟还吃了罚单结果拍出来成片比不上少年派的一帧…… 尼玛,歌恨透了李安

    《龙门飞甲》导演徐克:龙门飞甲……甲你祖宗!!!明年怒拍《龙门飞鱼》3D需要解释吗?凯歌不哭,摸摸头

    《满城尽带黄金甲》导演张艺谋:三百万盆真菊花敌不过李安撘的一个游泳池……这太不科学了(╯‵□′)╯︵┻━┻

    《1942》导演冯小刚:坚决不走科幻和视效路线是我的底限,老谋子你图样图森破啊( ̄▽ ̄")


    奥巴马:请叫我观海

    胡爷爷:唤我作听涛

    岛国人民:虽然我们仍在篡改历史,但我们现在必须承认,钓鱼岛是中国的

    棒子国:我们目前正在全宇宙范围内寻找李安是韩国人的种种证据



    ————————————————————————————————

    看完首映后回来简单写了篇娱乐评与大家分享,二刷后会写一篇正评以上只是楼主的部分个人创意,多有不足希望包容,也欢迎各位有才读者提出更多点子加入到本文中=v=


    毁三观惊悚的二刷心得已发布,请戳: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68494/

    三刷后的新解读方向研究:http://www.douban.com/note/250355258/

    p.s. 鉴于今晚发生了令人哭笑不得和不愉快的事,楼主做个小请求,希望有任何人如果在各类其他网站上看到对本文的恶意搬运或是盗用的话,希望截图或发链接给我,谢谢

    lz唯一人人发布:http://blog.renren.com/blog/385088340/883679481


    图文日志:http://www.douban.com/note/248520147/

     7 ) 当世界的魅离你而去


    推荐理由:一个绝望、凶恶而不洁的故事,想要拍得干净清透,需要何等的耐心和冷静。华语电影世界中,除李安外,不作第二人想。


    片 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导 演:李安
    主 演:苏拉·沙玛
    出品时间:2012年
    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



    在《忧郁的热带》中,列维-斯特劳斯提到原始部落中的一个习俗
    ——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人,必须经过严峻的历练才能在社会中取得位置。
    他们必须孤独,遇险,逢难,濒临绝望,从而进入精神恍惚的状态。
    这样,他们才能与另一个世界沟通,遇到命定的神。

    独自在海上漂流227天的印度少年派,和他的守护神理查德·帕克——一只成年孟加拉虎,几乎就是该种成人礼的人类学样本。
    但这样极端的成人礼并没有使派变成一个不凡的人,他只是娶妻生子,像典型的中产阶级一样度过他的余生。
    这个结局真值得玩味。

    今冬忙得脚朝天,我终于还是错过了少年派的IMAX版,只能在一个极小的放映厅,看效果很差的3D。
    海洋永远值得一拍,遥远天际线上的日出,月光下的海,发光的水母和海藻,跃起的鲸,统统值得惊叹。
    然而,我对李安的指望又何止这些?

    如果仍有江湖,那么李安必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刀客,嗜杀者如我,不可能满足于他的兵不血刃。
    及至派获救时,我已开始失望——少年版鲁滨逊的故事不值得一拍,虽然李安用一只孟加拉虎代替了星期五。
    然而很快,第二个故事就精确地劈中了我,那几乎是带着恶意的一招,发生在影片还有十五分钟即告结束的时候。
    妈的,完完全全是,图穷匕首见。

    与以往任何时候一样,我颤栗于李安的残忍。
    当然,若仅以残忍论,尚有科恩兄弟可与之比拼,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李安的静。
    以绝对冷静的手势掀起帷幔一角,让你见到白骨如山的真相。那一瞥,真真醍醐灌顶,有彻骨之寒。
    《断背山》里叠在一起的两件衬衫,往往只需一个照面,已令我泪腺决堤;《色戒》里放走了易先生的王佳芝,离死已不远,但当蹬三轮车的少年问她“回家吗?”时,她仍茫然微笑着应了一声“嗳”。
    有时人的心也不过是一条蛇,只需对住七寸轻轻一击,即刻软倒,比一切缠斗更有效。
    李安的四两拨千斤,就是有这么精确。但那也不过是因为,他对人性中黑暗的深渊,注视得足够久、足够深入。
    然后,他不颤抖、不煽动、不轻蔑、不退却,他只是轻描淡写递给你一个线头,由你自己一步一步牵扯出线头彼端巨大的怪兽,那一枚包藏已久的祸心。
    是的,在李安那里,少就是多。极少就是极多。留白就是无穷。

    少年派的故事分为隐微与显白两个层面。
    从显白层面上讲,一人一虎,从对峙到周旋再到相伴,九死一生,最终获救。
    而在隐微的层面上,故事是这样的:少年遭遇海难,同船人互相残杀而死,他独自漂流七个月,耗尽所有补给,在饥饿和绝望中,他以人肉为食,并且最终吃掉了他母亲的尸身。

    是的,这个真相不值得你我纠结那么久,因为它根本不是李安的重点。
    我相信,李安所想要讨论的,是一个人在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如何生活下去?
    在世界对你撕掉了温柔面纱之后,如何依然好好生活,娶妻生子,过得像一个凡人。

    那必须是仰仗一种相信——相信是神把苦难放在你的路上,让你去承受它。就像是神把虎造成凶猛的肉食动物,那么,虎所做的一切都不是恶,而是神的旨意。
    那个夜晚,在壮阔而惊狂的洋面,少年派对着闪电高喊,“我已臣服,我已失去所有,你还要什么?”
    之后,他彻底向命运屈膝,顺从它,吃掉了一直保留的母亲的尸体。
    在绝对的孤独面前,在绝对的困境当中,世界上所有的魅,都会离你而去。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派做到了。
    而之后仍能回到正常的人生并保持没有变疯,这几乎不太可能,但派也做到了。
    世界对着他收回了最后的光晕,一切都变得直白、清晰和冰冷——活着才是最大的真理。
    因为这是神的旨意。

    一个绝望、凶恶而不洁的故事,想要拍得干净清透,需要何等的耐心和冷静。
    但是,不要忘记他也是《色戒》里的李安,既拍得出鸽子蛋钻戒的流光溢彩,也拍得出“南郊、石矿场”那深沉的没有救赎的黑暗。

    如是我闻。
    神造人如此,善与恶都在一身。
    你知道莲花清净无比,但它的根是在污泥之中。


    2012-12-1

     短评

    我隐约中感觉,老虎没有回头是我对这片子最大的认可;第二个故事被讲述后,这片子到达了另一个高度。人生是在不断放下,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妥善告别。

    7分钟前
    • 帆影绰绰
    • 力荐

    整座岛上都是丁满!!!

    12分钟前
    • psycho DC
    • 力荐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西格夫里·萨松

    16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语言匮乏。就想搬个板凳坐电影院门口跟行人说:来嘛~

    19分钟前
    • 海棠
    • 力荐

    我以为它会回头,但它只是朝着森林深处望去,然后永远消失了。也许父亲说得对,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朋友,但我非常确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么头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内心深处,它永远与我同在。

    21分钟前
    • 叶子阿姨
    • 力荐

    不得不承认,跟要讲的漂流故事一样,电影有个挺吸引人的3D开头。中间开始乏力,大段大段重复的明信片场景,呼唤神灵喊妈妈。至于所谓的黑暗版,这种流于表面、直接扔给倾听者(观众)去选择的方法,真的很独到吗?信哪个会提升你的人生感悟么??

    24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我的父母 我的兄弟 理查帕克最後都離我而去了到頭來我相信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沒能好好的與他們道別」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李安今天到達現場 驚喜至極

    29分钟前
    • Run Girl Run
    • 力荐

    确实不是《生命之树》....虽然故事讲的有点“纺锤形”,不过对于一个人一只虎在海上漂了将近两个小时来说,全程没尿点除了无与伦比的3D之外,人虎间的化学反应也吸引人!3D绚丽又不炫耀都是为剧情服务,一个片头就把观众震的一片惊呼。中段更是惊的我心里阵阵的“我操”,而且看的我都有点“深海恐惧”

    33分钟前
    • Iberian
    • 推荐

    深邃阔海,浩缈星空,绝境谕旨接踵而来,漩流深处响起弥撒之音。李安从来都不会纵情,他只是个温柔的人,腼腆着讲述内心的哲学。

    34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狐獴】,艺名丁满,出道时因自身面部表情傻不被业内看好,一直无名,早期作品有《狐獴大宅门》、《狐獴国度》。94年因参演《狮子王》名声大噪,后与疣猪彭彭发行单曲《哈库拉·马塔塔》,并出演电视剧《彭彭丁满历险记》,全球热播。近期,它又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着出色表演被更多观众熟知。

    37分钟前
    • fish哥
    • 力荐

    基督在旷野修炼,魔鬼要求他展示奇迹将石头变成面包。但基督拒绝了,因为奇迹就是魔鬼的诱惑。故事出现第二个版本正是印证了这一点。它让电影主旨反转:不再是关于信仰的确立,而是它的缺失——信仰不能建立在奇迹之上,但假如你面对一个奇迹,却选择拒绝去相信,这就是没有信仰的悲哀了。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李安的片子越来越有得道升仙的感觉。。。把奇幻的世界也拍的太美了/见证上帝的说辞是真是让人羡慕有信仰真好/男主角π说人生虽然要放开一些事物,但是放开的时候还是要好好的道别呀。然后我就哭了。。。

    39分钟前
    • 绊倒大象
    • 力荐

    震撼人心的镜头不少,随便数几个:镜面海、水母夜、飞鱼来袭……3D效果最强的场景之一是奄奄一息的老虎躺在少年腿上的那个夜里,整个影院就像在滴雨,我真的有抬头看是否是电影院天花板漏水了……

    42分钟前
    • tintin76
    • 力荐

    1884年,“木犀草”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被困20天后,船员A、B表示,以17岁男仆理查德·帕克的的死换取其他人的生存才是明智的选择,而船员C反对。最终A杀死了理查德·帕克,事后三人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后来法庭依法判处A和B死刑,但英国女王将刑期减至6个月监禁,因为她认为A和B是吃了理查德·帕克的尸体才活下来,如果把他们判处死刑,那么理查德·帕克就白死了。英国女王最终确立了一个普通法的先例——危急状态无法构成对谋杀指控的合理抗辩。《少年派》就是以此为原型,派吃掉了其它三个人得以存活,并对人们说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是老虎(老虎的名字正是理查德·帕克)吃了斑马、狗、猩猩。其实老虎就是派分裂出去的人格,派就是老虎。现实中是理查德·帕克被三位船员吃掉了,李安则是让理查德·帕克吃了三位船员。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瑰丽壮观、无人能及的冒险之旅。李安用最豪华的视效和最细挚的情感打造了2012年海上漂流版的《荒野生存》,看完电影,我宁愿相信它是一场梦,长醉不醒。【人生到头来就是不停地放下,可最痛心的是,我都没能跟他好好道别……】

    4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五星献给自己看到的最好的3D电影。李安自己也说,拍这电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自己辛苦努力四年终究做到了。第一次如此感受到3D是一部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变换的画幅比例、层层交替的剪辑,一切都是为了故事本身。故事从冒险到有些奇幻,PI其实没有很多内心表达的镜头,但我可以感受到它

    5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美好的事物,却总是无力改变现实的残酷,唯有调整自身的态度,方能为生活寻得一条出路。派将穿透漫天乌云的一线曙光视为神迹,我们又何尝不是因为对光明的憧憬而找到前行的勇气。人生就是不断放下的过程,终有一天能够坦然面对生命中那些遗憾的如影随形。

    53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在纽约电影节开幕上看了首映,唯一的感觉就是画面真的太!屌!了!!!!情节非常紧凑,高潮叠起,3D的效果也不是盖的!!!再说一遍,真的太屌了!!!

    58分钟前
    • 花花
    • 力荐

    不知道为什么有观众看完电影看到了信仰,或者又相信上帝了。而原著是让人宁愿相信有上帝,实际上故事的真相血淋淋的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上帝。在清醒者眼里,你清楚事实的真相,你知道上帝没用;在善良者眼里,你宁愿相信稍微不太残忍的海上驯兽,你宁愿自我选择去相信美好和信仰而已。★★★★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3D是一项恶心的发明。世界信仰大团结,人与动物一家亲,欢迎李安来导演中国春节联欢晚会,谢谢。

    1小时前
    • 高压电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