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黑暗阴影

    黑暗阴影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美国2012

    主演:约翰尼·德普,伊娃·格林,米歇尔·菲佛,海伦娜·伯翰·卡特,科洛·莫瑞兹,杰基·厄尔·哈利,约翰尼·李·米勒,贝拉·希思科特,克里斯托弗·李,汉娜·穆雷 

    导演:蒂姆·波顿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更新HD

      白井

    • 更新HD

      解剖

    • 更新HD

      破胆三次2

    • 更新HD

      疗养怨

    • 更新HD

      十月建造的房屋

    • HD

      魔人刽子手

    • HD

      饥渴2023

    • 正片

      尸忆

     剧照

    黑暗阴影 剧照 NO.1黑暗阴影 剧照 NO.2黑暗阴影 剧照 NO.3黑暗阴影 剧照 NO.4黑暗阴影 剧照 NO.5黑暗阴影 剧照 NO.6黑暗阴影 剧照 NO.16黑暗阴影 剧照 NO.17黑暗阴影 剧照 NO.18黑暗阴影 剧照 NO.19黑暗阴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760年的利物浦码头,科林斯夫妇正带着年幼的巴纳巴斯登上开往新大陆的船,前去扩张科林斯家族帝国。16年后,巴纳巴斯(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长大成人,继承了家族产业,坐拥科林伍德庄园。女巫安琪莉可(伊娃·格林 Eva Green 饰)投怀送抱,而巴纳巴斯却心系善良姑娘乔赛特(贝拉·希思科特 Bella Heathcote 饰),无情地拒绝了女巫。女巫恼羞成怒,对两人施行毒咒,乔赛特香消玉损,而巴纳巴斯则变成了一只永远的吸血鬼被封在棺中。两个世纪后,一个施工队无意间挖开了棺木,巴纳巴斯回到庄园准备东山再起时,却发现曾经属于自己的科林斯港已经变成了女巫的天使海湾,良民们被她统治长达200年之久,地位难以撼动。身为吸血鬼的巴纳巴斯能否夺回家族产业,击碎女巫的谎言呢?与此同时,一位长相酷似昔日爱人乔赛特的年轻女孩也鬼使神差地来到了科林斯港……  本片改编自20世纪60年代于ABC电视台播出的一档肥皂剧,讲述了吸血鬼巴纳巴斯·科林斯与狼人、女巫、僵尸等非人类生物在各个时空间的冒险经历。

     长篇影评

     1 ) 黑影就在你心里


    昨天刚好看了《世界动画大师》里关于蒂姆的一章,作者称他为“落入人间的黑暗天使”,无论是《圣诞夜惊魂》还是《甲壳虫汁》,《文森特》也好《科学怪狗》也罢,蒂姆总在用“反迪士尼”的作品来展示作为“鬼才”的天分。他和德普的缘分始于《剪刀手爱德华》,这部电影成就了德普,其后的《艾德伍德》《断头谷》《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以及《理发师陶德》,都让“波德”组合更加闻名于世。也难怪德普会说无论蒂姆给他什么剧本什么角色,他都会出演他的电影。于是这部饱受争议的《Dark Shadows》成为了两人合作的最新作品。

    随便查一查就知道,《Dark Shadows》是1966年到1970年ABC出品的长达1225集的主打哥特风的“阴森肥皂剧”。这部1225集的剧作为ABC的原创剧集,要把它浓缩在两个小时讲清楚,编剧确实不易。预告片刚出来的时候,毁誉参半,很多喜欢原作的观众都纷纷吐槽(吐槽内容参考六小龄童版本的《西游记》遇上所谓的新版《西游记》),因此德波组合面对的压力可谓非一般的大。

    扯了一堆所谓的background,目的如下:1、看这片子纯粹是冲着德波二人组(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2、没有看过电视剧版的《Dark Shadows》,去影院之前除了预告片就再没查过其他信息,保证头脑“一片空白”;3、唯一的预设是德波,以及一贯习惯的古堡和吸血鬼,对了还有它是黑色喜剧。

    如果你也有这些萌点被戳中,那么去看这部电影吧。看完又来接着看下面的影评正文。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滚动页面阅读)

    (再次提醒,下面有剧透)

    (真的……啊!谁丢的血浆袋!)


    【如标题所言,这部电影唯一想说的就是,the dark shadows are in your heart.】

    开篇是一个长镜头,伴随德普饰演的巴拿巴•柯林斯(Barnabas Collins)的旁白,从空中越过海洋,急速越到人群中。接着下人的女儿注视着跟随着父亲的小巴拿巴少爷,然后她被大人骂了一通,对她说下人是不允许注视主人的,她永远都没有机会(伏笔一)。接着小巴拿巴少爷和父母定居在这一用“柯林斯”命名的小镇,用了15年建造起柯林斯城堡,柯林斯先生总会对小巴拿巴说“Family是世上唯一的珍宝”(伏笔二)。然后巴拿巴长大了,和那个曾经注视她的下人的女儿有了一大腿——玩弄女佣的少爷和渴望少爷真爱的女佣,多么烂俗的桥段让人想起尓豪和可云(——)。女佣要巴拿巴说我爱你,巴拿巴说你只会得到谎言。然后女佣就下咒语把巴拿巴的父母杀了。但是这时的巴拿巴还不知道实情,只是觉得事有蹊跷开始研究巫术试图找到解答(黑色幽默伏笔)。然后他爱上了他的乔伊,然后被女佣看到,女佣彻底化身为女巫施法让乔伊从“寡妇崖”跳崖自杀,然后巴拿巴跟着跳下去殉情,然后他没有死,然后他发现自己变身了,然后女巫站在悬崖上看着他,说我诅咒你变成吸血鬼,然后女巫带了全村人(伏笔三)抓了吸血鬼巴拿巴,然后把他封印了埋在土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Ok,it’s a joke. 电影这才正式开始。整个序幕大约15分钟,用回忆性旁白的方式讲述了一切的起源,女巫,吸血鬼,柯林斯家的诅咒。之所以比较详细的把它用文字再现出来,是因为这一段的叙事剪辑紧凑而精彩,尤其跳崖——殉情——变身的那一段,无论是景别的切换还是构图,短短一两分钟若干镜头共同编制了一个故事小高潮。看完全片后重读序幕,其信息量远远大于镜头语言的呈现,短短15分钟里埋下了若干伏笔。

    音乐响起,火车奔跑,196年后,和乔伊有相同长相的女主角坐在火车上去远方(——)。她要去柯林斯庄园应聘当家庭教师,她练习自我介绍时,为自己临时起了一个名字,维多利亚(Victoria Winters),当被人问起她为何从纽约来到小乡村——此时背景音乐刚好唱到“I can’t say anymore”——她愣了几秒,回答说为了一个故人。她是谁?她为何隐瞒身份?目的何在?所谓的故人是不是巴拿巴?围绕女主的问题在银幕内外跳动,柯林斯庄园的大门再度开启——严肃的柯林斯女主人伊丽莎白(Elizabeth Collins),她的风骚女儿卡洛琳(Carolyn Stoddard),伊丽莎白的猥琐弟弟罗杰(Roger Collins),大卫那喜欢装神弄鬼的儿子大卫(David Collins),神叨叨的男佣人,一直在装淡定的老嬷嬷,和酗酒的心理医生霍夫曼女士(Dr. Julia Hoffman),当维多利亚与他们共处一室,故事,这才开始。

    毫无疑问,吸血鬼巴拿巴回来了。当他被挖到他的工人破坏棺材封印被放出后,他吸光了在场11人的血。这一段令人想起《木乃伊归来》,当带有灵力的死者从地底复活,需要一场活人的献祭,祭品就是所有见证复活的人。接着之前埋下的黑色幽默伏笔成串上演:巴拿巴曾经研究过巫术,在书上看到好多关于恶魔的描述,其中更有一个叫麦森麦斯的魔鬼其代号是一个大大的M字母。复活的巴拿巴杀完人后转身就看到了“魔鬼”——麦当劳的M灯箱!(好吧这其实是个冷笑话,类似的冷笑话还有很多,蒂姆是冷神……)

    巴拿巴回到柯林斯庄园,发现遍地狼藉,当年的女巫成为了柯林斯家最大的竞争对手,搞垮了柯林斯的生意,更以不同的身份活了196年,现在被镇上的人称为“安琪儿”(Angelique Bouchard)。巴拿巴想振兴祖业,安琪想彻底搞垮柯林斯,但她最大的目的是和巴拿巴重修旧好,获得巴拿巴的爱。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吸血鬼巴拿巴开始追女主,并同时和女巫安琪开始各种斗法乃至斗到“床戏”……(以下省略N字)

    随着剧情深入,原来女主角“维多利亚”是巴拿巴旧爱乔伊的“转世”,在鬼魂乔伊的指引下“回到”柯林斯庄园。罗杰柯林斯和下人有染更是个小偷,在儿子和金钱自由中选择后者被逐出柯林斯家。而一直在用输血帮助巴拿巴让他不至于杀人的心理医生霍夫曼女士在偷巴拿巴的血自己喝借此获得吸血鬼的力量青春永生,被巴拿巴发现后吸血杀死,尸沉海底。当女巫再次目睹巴拿巴和“维多利亚”相爱,当她再一次得不到巴拿巴的心,196年前的一幕再次上演,女巫把巴拿巴关押起来,发动警长和村民冲到柯林斯城堡,欲将剩下的柯林斯斩草除根,更对维多利亚下咒让她重蹈乔伊的覆辙,从寡妇崖自杀。

    被关押的巴拿巴被小大卫救出,原来大卫之所以装神弄鬼是因为能看到母亲的鬼魂,它指示大卫来救出巴拿巴。然后大决战,唯一的意外的卡洛琳居然是头狼人,这时候女巫安琪道出真相,大卫母亲的死是她施法,更在卡洛琳小时候派狼人咬过她,而196年前巴拿巴父母的死亡、乔伊自杀等等都是她所为。柯林斯家一个有一个的悲剧,就是因为一个活了两个世纪的女巫不间断的诅咒。最后,被女巫害过的人和古灵精怪合力诛杀了她,巴拿巴拦住即将跳崖的维多利亚,维多利亚却要他把她变成吸血鬼,否则两人是无法在一起的,一个不老不死,一个青春易逝。最后,维多利亚自己跳下去,巴拿巴无奈也跳下去,半空中吸了维多利亚的血,然后最后一幕简直就是“僵尸新娘”真人Cosplay。总之他们愉快的在一起了。维多利亚最后说:“叫我乔伊。”德普最后的画外音:“我是巴拿巴柯林斯,我终于揭开了我的诅咒。”

    故事讲完了。


    【但这看似支离破碎的叙述,哗众取宠的喜剧中,如同波顿过去的电影,有十分黑暗的内涵。】

    1、与其说维多利亚是当年冤死的乔伊的转世,不如说她是鬼魂乔伊从小栽培的“灵魂容器”,因为乔伊一直以鬼魂的形态出现在小维多利亚身边,和维多利亚玩。小孩子能看到鬼不奇怪,可是大人看不到,于是觉得女儿是疯子,和空气玩,于是把她送进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里,小维多利亚被孤立,唯一能接触到的是鬼。日复一日,她更加接受乔伊,视她为朋友,亲人甚至唯一的救赎。来柯林斯是乔伊的指引,然后乔伊一遍又一遍的在维多利亚耳边说“救我”,更在她眼前不断重现当年跳崖的一幕。各种明示暗示,只为让维多利亚相信跳崖是唯一能解救鬼魂乔伊的方法。当年乔伊被女巫施法跳崖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游离没有意识的,而维多利亚不是,她似乎在等巴拿巴出现,在等巴拿巴咬她。巴拿巴拦下她时,他说“幸好我还没失去你”,指的是还好你没跳,但维多利亚说“你早就失去我了……你不老不死,我青春易逝”,个人觉得那句你早就失去我了的“我”指的是乔伊,换句话说,观众都被过去的表现误导了,此时控制维多利亚的“人”其实是乔伊。这么一来,维多利亚死而复生时说“叫我乔伊”也就说得通了——毕竟维多利亚从来没有听说过巴拿巴的爱人叫做乔伊!(培养灵魂器皿的相关资料请参阅电影《万能钥匙》。)

    2、Selfish,没有Self,哪里来的Selfish?私心人皆有之,想占有巴拿巴的女巫,想将巴拿巴的遗产据为己有的伊丽莎白,想游戏人间并重振家威的巴拿巴,想用巴拿巴的血获得永生的心理医生,想要财色抛弃责任的罗杰,想得到家人关心的卡洛琳……没有谁的手是干净的,没有谁的心是一片赤诚通透。黑影就在你心里。惟一的区别是表现形式,以及这一黑影的目的。有些人可能会说,自私的目的不都是利己吗?并非如此,序幕的伏笔二,“Family是世上唯一的珍宝”,点出了黑影的——也许是唯一的——亮面,为家族,为血亲。《冰与火之歌》里,从头到尾在强调的就是Blood of My Blood(吾血之血),只要身上流着同样的血,羁绊也好束缚也好,都是彼此毫无理由便亲近信任的理由,同样是毫无理由便联手排外的理由。序幕和结尾,德普的旁白都强调着“血缘”,乍听之下他再说的是他和后世子孙血浓于水的亲情,其实多想一层,根本就是在强调以家族为单位的永无止境的自私。蒂姆没有明白的聊褒贬,他只是把它呈现出来了,把大家都知道但大家都不知道的说出来了。从原始人社会时,母系氏族也好父系氏族也罢,那怕狮群或者蜂巢,一个种族的对内对外,一个国家的对内对外,甚至作为地球人和外星人的对内对外,在这一点上所有生物无一例外。无性的压抑感,找不到突破口的压抑感,巴拿巴说终于杀了女巫留住爱人打破了诅咒,何尝不是进入了另一个诅咒呢?片尾那个尸沉海底的喝过吸血鬼血的霍夫曼医生睁开了眼睛,所谓的永生何尝不是与死亡对立的煎熬。

    3、女巫不但玻璃心,整个人像个蛋壳娃娃,一碰就碎的一塌糊涂,所以碰不得,要百依百顺。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她对巴拿巴的爱是毁灭的爱,自己得不到那谁也别想得到。但大决战后巴拿巴对她说你根本就不懂爱,因为你没有心,没有爱这个功能。不能再赞同了。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说你不爱我我就去死啊不对是你不爱我我死给你看似乎又错了应该是你不爱我我们就同归于尽!大学时代就听闻美丽的校园里曾有学长追学姐不成于是一刀刺死学姐然后自杀。什么幼稚什么不成熟根本就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爱的功能,把占有当做了爱。如果《哥林多前书》还无法说明爱是什么,那么请参阅《蓝色生死恋》(咦乱入了!)
    如果看透了女巫开裂的意象,就明白蒂姆唇边那一抹邪笑的意味了。从《剪刀手》到《理发师》,蒂姆的“爱情观”向来值得把玩。
    说到女巫不得不讲序幕伏笔一,她小时候曾被粗暴辱骂说下人不配和主人有来往,连仰视的权利都没有。或多或少,这是造成她心理扭曲的原因之一。童年“阴影”向来是内心黑影的最大源泉,恶人如此,善人亦是。(在这一点上,蒂姆和希区柯克颇为共通。)插一句话,联想到最近的女职员因怀孕被辞退事件,在男权社会,女权一贯卑微,即使在黑色幻想虚构作品里也不例外,纵使女性最后当权(片中安琪备受人民欢迎,权利只手遮天),也会被作为正权的男性拉下神坛,并被冠以“婊子”“荡妇”的“爱称”。《Dark Shadows》里,从头到尾,女人都是祸水,这算不算也是黑影的一种呢?

    4、影片里有两次“群起而攻之”,听信女巫的污蔑抓巴拿巴,听从女巫的指引想铲除无辜的柯林斯家族,把可怕的女巫当天使供奉,全心全意。女巫蛊惑人心的祸水性可见一斑。然而,女巫对巴拿巴说:“你靠催眠控制人心,而我不是。”她靠的是什么,是最恰到好处的“煽”动,是拿捏到位的“煽”情,而让人“动”“情”的最好办法就是……舆论?利害关系?多说无益。联想下你自己的周围,想想你自己,想想天朝的“偶像”崇拜,想想不同社交平台上的流言蜚语,想想某年错把汉服当和服当街烧毁的悲剧……这才是最可怕的“黑影”。

    《Dark Shadows》,分析到现在,当真顾名思义。


    【小结:关于电影语言】

    拉片要有片源反复看,只在电影院看过一遍记不住全部细节,寥寥几笔小结一下倒也无妨。

    蒂姆的电影从来都值得细读,当年那部圣诞老骷髅杰克的故事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仍然在音画的世界里流连忘返。《理发师》就更不用说了。《Dark Shadows》的音乐毫无疑问的5星(虽然比起最爱的《Lion King》还有距离,但谁让《DS》用了《LK》的音乐呢XDD),保守估计有12到14首音乐,每一首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值得细致琢磨。

    似乎没有长达几分钟的音乐留白,换句话说,几乎全片都被BGM包围,耳朵随时都被哄的服服帖帖。

    长镜头舍得用,多镜头切换也舍得用;各种景别一应俱全,构图以三分居多,但比较“压抑”的谈话时往往说话人在画面中央,少见正反打。

    光貌似不太到位,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最后扯几句】

    卡洛琳,总让人想起动画电影《鬼妈妈》。演这个角色的演员是《雨果》里的伊莎贝拉。觉得小姑娘的演技有点过了,还是做作?总觉得哪里不太舒服。。。但是还是不讨厌她用这样的演技塑造的卡洛琳。

    于是蒂姆又把媳妇大人弄进去演神棍了,而且有可能是下一集的BOSS。哈,前提是,会有下一集吗?波顿你还是先弄个粘土动画吧拜托> <

    抱着看喜剧看笑话的亲它让你笑了让你笑震了就拍拍肚子扯个微笑然后忘掉刚看的这部二逼电影吧~别笑过了又一脸严肃的说这他妈是什么不够深刻的玩意儿!看完一部自认为是喜剧的喜剧它就是喜剧就行了,别整的跟看本山大叔的小品似的,非要看出走进科学的深刻还怪它下里巴人~(没说你别主动往身上套刚才那些话只是身为波德饭的LZ的吐槽神经被踩到了XD)

    【真的是最后一句】

    本来没想它如何好看,然后它就真的还不错看了。

    忽然想重温《阿达一族》,懂的人懂的。


    (多说了一句,拖走~~ ( ̄ε(# ̄)~~ )

    【Copyright © 2012 AKIRASTAR(独孤树) All rights reserved.】
      

     2 ) 恶有善报的技巧——从商业片的一个道德标准看《黑影》的角色塑造

    现实中的恶人为众人不齿,令人欲灭之而后快,但商业电影中的骗徒、黑帮、劫匪、窃贼却经常能得到“好报”,甚至成为讴歌的对象,却不会令观众反感,这是艺术加工的魔力。但艺术加工也有限度,受制于普世的道德标准,其中很常见的一点是,正面人物可以坑蒙拐骗,可以巧取豪夺,可以大开杀戒,但绝不能直接杀害无辜者。一旦跨过这道界限,该角色几乎肯定无法获得光明结局,即使能逃脱司法机关的制裁,也逃不过道德法庭的审判,不是被黑吃黑,就是意外身亡,绝不可能笑到最后。“诗的正义”必须得到维护,才能令观众获得满足。

    以大家熟知的港产片为例,犯罪和黑帮题材大都遵循这一原则。周润发在《英雄本色》中有情有义有魅力,只因其身份是杀人越货的黑帮分子,尽管枪法出众,还是免不了一死。续集中虽然“复活”,但几位主人公联手大仇得报后,结局是静坐等待抓捕——在那个港片不需要“自首”的年代,这样安排仍是必须的。刘德华的角色在《无间道1》中不择手段瞒天过海,逍遥法外,但只是暂时的,《无间道3》中他身份败露,走投无路下饮弹自尽未遂,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趣的是第一集大陆版结局被改成刘德华被抓,第三集上映时很多观众就狐疑接不上了)。《黑社会》系列的任达华也是如此。

    《古惑仔》当年引起评论界抨击,不是因为教坏小孩子,那名目叫做“美化黑社会”,陈浩南虽然心狠手辣,但综观整套片集,他没有伤害过一个帮派之外的无辜者,甚至对陌生人还很和善,因此虽然作恶不少(从通俗道德而非银幕逻辑看)仍有善终(仅限电影,不包含漫画),这就给辨别能力不佳的青少年“黑社会虽然残忍但都是道德君子”的假象——道学家们虽然有点过虑,但思考的出发点还是正确的。

    在商业类型片法则更严谨的好莱坞,处理坏人为主角的作品时更如履薄冰。最典型的是偷盗片题材。《盗火线》中德尼罗饰演的劫匪大佬奉行不杀人的行动原则,当手下射杀一名警卫后,他坚决要以帮规处置此人,以此与滥开杀戒的坏蛋划清界限,方能博得观众移情。追车是很容易殃及无辜的激烈动作,但无论《偷天换日》《速度与激情5》中的飞车侠盗们损毁多少警车和建筑物,镜头中不会出现一具尸体,在潜意识里说服观众:他们只是破坏公物,没有杀人。绅士如《十三罗汉》,不但不取人命,连害人都是禁忌,被迫让一个无辜房客吃了苦头以后,还要不嫌麻烦的在赌博机上做手脚,让后者赢得一大笔钱来做补偿。

    常见的美国式英雄,不但竭力保护无辜者,连对手无寸铁或失去反抗能力的敌人都不下手。大家很熟悉一个桥段:好人与坏人大战三百回合,终于将坏人重创,但他并不会乘人之危将其毙命,而是等坏人突施暗算,才逼不得已给其致命一击。所有的编导都知道这是毫无悬念的大俗套,但他们不得不将这个俗套延续下去,因为这是普世道德标准的唯一正确答案。当然,我们常在警匪片中看到例外,比如《猛龙怪客》系列,《警探哈里》系列,《惩罚者》和史泰龙的一些电影中,都有主角滥用私刑的情节,但必须注意,这些作品骨子里是歌颂游侠精神的西部片,主角是游走在都市社会的牛仔,不受当代法制观念约束,他们与约翰•韦恩的区别仅在于后者骑马,他们开车,精神内核和行事准则上则一脉相承,因此不能被纳入当代道德体系来衡量。

    说回本文关键,上述阐述同样适用于吸血鬼电影。早期的银幕上,吸血鬼多是以反角身份登场,成为被主角消灭的大魔头,近几十年来这一定位有所改观,吸血鬼角色出现了善恶多元化。鉴于其吸血天性,是否能压制残害无辜的欲望就成了区分吸血鬼善恶的重要标准,如果他们克制了自己,比如《刀锋战士》和《暮色》中的一家子,就获得了道德力量的拥护,如果他死性不改,如《范海辛》中的伯爵,那等待他的仍是英雄的制裁。1989年的科幻美剧《少年超人》中有一集讲述吸血鬼家族的分裂,一名年轻成员研制出仿血液体,可作消解欲望的替代品,家族长老却认为此举大逆不道,强制他继续猎食人类,代表正义的超人会站在哪一边,不言而喻了。

    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待《黑影》,德普饰演的吸血鬼显然是个彻头彻尾的反角,刚从坟墓苏醒就连杀多名工人来补充血液,后来在篝火晚会上又干掉了一大群嬉皮士,而那名自私的医生虽然图谋不轨却也并非罪该当死,仍被德普咬破了喉咙。但吊诡的是,眼见他犯下累累血案,我们却对这个家伙恨不起来,还衷心期待他能大仇得报、团聚爱人,原因究竟何在呢?

    影片的幽默情绪是个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血腥的戾气。主角杀完人后,镜头立刻切到他对着巨大的麦当劳招牌迷惑不解,之后是一连串古代人穿越到现代社会的错位笑料。而第二场杀戮干脆笼罩上了黑色幽默,树影摇动中传出惊声惨叫的画面,非但不恐怖,反而叫人咧嘴傻笑。

    德普赋予这个角色独特的顽童气质,也令人忘记他的杀戮罪行。比如伴随着卡朋特轻快悠扬的歌声,他不停寻找合适的睡眠场所那一段蒙太奇,实在喜感爆棚,萌进你心灵深处。又比如他每次展示催眠功力,总像是心里憋着各种坏面上却一脸严肃的假正经,别提有多逗了。实在很难把如此可爱的人和杀人魔王联系在一起。

    此外,影片还不忘把罪名全揽到伊娃•格林扮演的反派女巫身上。德普有一段台词,大意是“你诅咒了我,让我变成吸血鬼,被迫做出那些残暴的举动”。其实他身世来龙去脉片头已交代的十分清楚,台词的作用是进一步强调他杀人并非出于本性,颇有点洗脱罪责的功效。

    但仅有这样还不足以冲刷观众对于屠杀的印象。一个银幕英雄,纵使有百般借口,千般魅力,仍无法逃脱夺人性命引发的道德谴责。因此编导的最后一招,就是把他塑造成一个非英雄,一个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可怜人,虽然戏份最多,以他在剧情中的重要性甚至算不上主角,只是一个线索人物。两百年前,他看着爱人跌落悬崖,自己被魔咒加身,封存地下,一败涂地,两百年后,他在与女巫的交锋中仍不是对手,最后还靠亡魂出手才得以取胜。既然影片没有赋予他道德上的优越感,那么被迫酿出的几桩血案,就能给他加加同情分,而非增加罪责。观众期许的是弱者的沉冤得雪,而非强者的叱咤风云。

    本片可以和同是波顿与德普联手的《理发师陶德》对比观看,一样的哥特造型、复仇主题、阴森布景和怪诞的邪趣,主人公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由此可以窥见,在好莱坞成熟的叙事体制下,要让恶人主角罪行滔天,又要获得道德上的胜利,是多么不易。

    文/方聿南

    有图版在这里http://www.douban.com/note/236807524/

     3 ) 浅谈好莱坞电影的中港台译名 - Johnny Depp篇

    最近Johnny Depp的新片Dark Shadows正在世界各地陆续上映 (当然我朝是"看不上"的),只可惜碰上了强大的劲敌 -- 复仇者联盟,加上影片本身质量平平,目前还是票房口碑低迷的状态...

    不管怎样,有一个事实是大家都应该知道的.
    话说在遥远的好莱坞有一对鸳鸯璧人,他们臭味相投,一拍即合,情比金坚,合作过的电影有八部之多,且都赢尽影迷口碑(当然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其中有几部更被封为影史经典.
    他们就是 -- Tim Burton(导演 - 蒂姆伯顿) 和 Johnny Depp(约翰尼德普 下面简称德普)

    德普的阴暗气质完全符合鬼才蒂姆伯顿独树一帜的哥特风格,所以在好莱坞有这么一句看上去腐腐的话: "约翰尼德普是上帝送给蒂姆伯顿的礼物".

    下面就来看看他们合作过哪几部影片,而且探究一下这些影片在我国的译名是有多么稀里古怪~


    首先来看看开头所提到的Dark Shadows (2012)

    这片子在一开始刚出拍摄消息的时候,连我在内的众网友都认为这将会是一部标准的TIm Burton式恐怖邪典,结果正式预告片出来之后才发现......这电影简直欢乐得无地自容.

    中译: 黑暗阴影

    港译: 怪誕黑家族

    台译: 黑影家族

    港译对"怪诞"的运用由来已久,例子包括有Tim Burton导演的《怪誕屍新娘》(僵尸新娘),他编剧的《怪誕城之夜》(圣诞夜惊魂),以及还是他导演的即将在北美上映的《怪誕復活狗》(Frankenweenie),总之带有"怪诞"的电影十分八九都跟他有关就对了.


    Alice in Wonderland (2010)

    中: 爱丽丝梦游仙境

    港: 愛麗絲夢遊仙境

    台: 魔境梦游

    一向怪诞的港译(尤其是奇幻题材)居然与大陆译名达成高度一致,受冷落的台译就只好自暴自弃变成前两者的瘦身版了. 但毕竟爱丽丝在全世界是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没有她的wonderland就不是我们认识的wonderland了,所以说中译和港译都是明智的.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2007)

    中: 理发师陶德

    港: 魔街理髮師
    "魔X"似乎又是港译的一个传统,例如在香港有"魔警"(轰动一时的杀人警察),"魔童"(龙珠里的笛子魔童),"摩登"(是个论坛啦)...

    台: 瘋狂理髮師: 伦敦首席恶魔剃刀手
    由于疯狂的石头和疯狂出租车的扰乱,当我看到疯狂理发师这个名字就觉得有种莫名的动感...不过也许"疯狂"是对陶德的行为最适合的诠释吧. 话说后缀也实在太酷了,完全是原片名的拓展,让人增添不少想看个究竟的欲望.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中: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港: 朱古力獎門人

    台: 巧克力冒險工廠

    "奖门人"来源于TVB的一档游戏节目<超级无敌奖门人>,广东的孩子都懂的.
    朱古力和巧克力是很经典的翻译差异,搜一搜资料才发现,原来Chocolate曾有过“巧克力”,“巧古力”,“巧格力”,“朱古力”,“朱古律”,“查古律”,“查古列”,“诸古力”等八种形式,后来统一普通话读"巧克力",广东话读"朱古力".


    Corpse Bride (2005)

    中: 僵尸新娘

    港: 怪誕屍新娘

    台: 地獄新娘

    港译值得好好赞颂一下,感觉可以列为最佳港译之一.首先"怪诞"可以理解出双重含义,一个是人物性格古怪,另一个是人物出场方式(或出身)怪异,正好符合影片中的鬼新娘. 再来"尸新娘"一词恐怖又不失俏丽,用广东话读出来更给人一种莫名顺口的感觉,后来亦开始有港产片沿用这一词组作为片名

    上述五部片除了德普外,还有一位女子参演,她就是蒂姆伯顿的老婆 -- Helena Bonham Carter(海伦娜·邦汉·卡特)! 而且角色戏份都很重! 看看上下两部片子的时间差,就可以推断出伯顿冷落德普的日子都干嘛去了...


    (下面三部电影由于年代久远,有没在大陆或港台上映我就不清楚了,那些译名有可能是发行光碟所用的)


    Sleepy Hollow (1999)

    中: 断头谷

    港: 無頭谷

    台: 斷頭谷

    其他译名还有无头睡谷,睡谷传奇,寂静山谷,无头骑士. 比较之下还是"断头谷"和"无头谷"来得精简,"断头谷"给人感觉是一个致人死命的危险地带,而"无头谷"则有双重的空洞感,短短三个字散发出死寂的气氛.


    Ed Wood (1994)

    中: 艾德伍德

    港: 艾活傳

    台: 艾德伍德

    港台译名的差别就是广东话与普通话对人物姓名的译法差别,这里就不详说了,但是作为一名广东人,我还是觉得港译比较顺口的. 这部片还有一个不知道来自哪里的译名: 爱在好莱坞的日子,看上去很普通但其实是有深意的,只是与影片风格不太相符.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中: 剪刀手爱德华

    港: 幻海奇緣

    台: 剪刀手愛德華

    我发现早期的电影中译和台译几乎都是一样的,说明什么了呢说明什么了呢?
    剪刀手爱德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感觉很多人没看过影片却听说过这个名字.从字面上来看,剪刀手像是爱德华的前缀,正如水浒108个好汉都有绰号在名字前面一样.但是拿英文片名来看的话,就会发现说明身份或特征的"Scissorhands"放在了人物姓名"Edward"前面,正常来说应该是反过来的(例如King Edward). 所以我推断Scissorhands在这里应该要理解为Edward的姓,整个片名就是Edward的全名,再想想英语中姓放在名后面的习惯,一切就解释得通了! (纯个人意见,莫激动)


    如果要做一个总结的话,我想说德普也太喜欢演名字带"德"的人物吧! 除了他自己的名字有一个之外,他演了"陶德","艾德伍德"(算两个),"爱德华"...当然在英语的国度里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说完"德波"组合的作品,接下来再数数德普其它的经典作品.


    Chocolat (2000)

    中: 浓情巧克力

    港: 情迷朱古力

    台: 濃情巧克力

    巧克力和朱古力的关系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主要想说说港译中的"情迷",因为这两个字在香港电影片名中的出现频率蛮高的,例如有经典的情迷索瑪麗(卡梅隆迪亚茨的我为玛丽狂),情迷夢露7天(2011年的我与梦露的一周),情迷午夜巴黎(午夜巴黎)...


    Finding Neverland (2004)

    中: 寻找梦幻岛

    港: 小飛俠前傳之魔幻童心

    台: 尋找新樂園

    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简单又有深意,中文译名只要直接翻译就已经不错了,所以港译纯粹是瞎折腾...不过可以理解的是从宣传角度来说加上"小飞侠"能吸引更多观众,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此片说的是小飞侠作者的故事,让人误解这是一部魔幻童话片就不好了.


    Public Enemies (2009)

    中: 公众之敌

    港: 大犯罪家

    台: 头号公敌

    看到港译第一反应是《浮夸》的歌词: 做大娱乐家~ 接着就想起愚乐大众了.


    The Tourist (2010)
     
    中: 致命伴旅

    港: 機密邂逅

    台: 色遇

    很难得中港台三地的译名差别这么大,很难得中译终于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很难得中译有巧思将伴侣的"侣"改成"旅".
    港译还是不错的,只不过从片名和海报中的宣传语来看似乎是全面剧透了...
    台译的色遇似乎是取"色欲"的谐音,虽然重点应该放在"遇",但因读起来带有情色的意味,就有三级片的感觉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译这次赢了.


    The Rum Diary (2011)

    中: 莱姆酒日记

    港: 加勒比醉愛日記

    台: 醉后型男日記

    中港台三地译名放在一起有种各出奇谋的感觉(虽然大陆还是直译的). 港译很明显是靠主演博宣传的,说起加勒比谁不会想起海盗船长Johnny Depp,但影片想必跟加勒比完全没有关系. 港台都用到了"醉"字,这算是一个常用谐音字了,像"醉爱"和"醉后",以后应该还会看到很多很多...


    Rango (2011)

    港版海报的押韵段子写得很有趣,打出来分享一下.
    全鎮居民當佢系異族
    佢話個樣唔chok唔舒服!
    寵物變身冒險英雄
    荒漠"撲水"拯救全鎮鼠蟻蛇蟲!?

    中: 兰戈

    港: 馬拉高

    台: 飙风雷哥

    港译再次完胜! 这是展现港人创意无限的又一个典范. "马拉高"源自"马拉糕",传统的广式茶楼点心. 虽然不知道命名人是如何天马行空将Rango和马拉糕联系起来的,不过相信香港的观众只要这个名字绝对马上就留下印象了!



    最后,下面这个系列,不说能行吗?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2003)

    中: 加勒比海盗: 黑珍珠号的诅咒

    港: 魔盜王: 決戰鬼盜船

    台: 神鬼奇航: 鬼盜船魔咒

    中港台译名在此充分展现各地特色,大陆译名还是一如既往的直译(似乎说过太多次了),港译再次用起了"魔"字.台译则是有常用的"神鬼",而且很多看起来都是强掰的...例子有神鬼传奇(木乃伊系列),神鬼认证(谍影重重系列),神鬼战士(角斗士),连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三部与鬼神无关的作品都要用上这两个字: 神鬼交锋(猫鼠游戏), 神鬼玩家(飞行家), 神鬼无间(无间道风云)...这是跟神鬼当亲家吗?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2006)
     
    中: 加勒比海盗2: 聚魂棺

    港: 加勒比海盜: 決戰魔盜王

    台: 神鬼奇航2: 加勒比海盗

    来到系列第二部,译名就变得无得混乱了,让我们略过中译,就会看到港译的主标题由魔盗王变成了加勒比海盗,副标题却由决战鬼盗船变成决战魔盗王,按这样的规律下一部难不成是XXX: 决战加勒比海盗? 假如我们以第二部的译名为准的话,魔盗王称号的所有者应属片中的"章鱼船长"大卫琼斯,那么第一部的译名就不成立了.以我看来港人应该一开始是想将魔盗王定位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估计主角会向着这一目标迈进,就像海贼王之于路飞一样. 可是当续作中贸然出现一个真正配得上魔盗王的角色,港人就开始逻辑混乱了,主标题总不能用一个反派的称号命名吧,于是放弃了这个译名. 说了这么多其实台译才是最混乱的,这到底是要怎样...
    不过很庆幸的是没有一个翻译是"死人胸膛"(Dead Man's Chest)...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2007)

    中: 加勒比海盗3: 世界的尽头

    港: 加勒比海盜: 魔盜王終極之戰

    台: 神鬼奇航: 世界的盡頭

    港译这回决定收复失地,因为第一部中决战了鬼盗船,鬼盗船中的巴布萨船长并没有被打败,第二部决战了魔盗王,魔盗王大卫琼斯也没有被打败,第三部干脆来个终极之战,势必为这场战役画个句号!
    而台湾的官方译名在这一部作出了修改,更名为: 加勒比海盜 神鬼奇航: 世界的盡頭 (为了实现两岸三地的统一,台湾译名再长也在所不惜了!)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 (2011)

    中: 加勒比海盗: 惊涛骇浪

    港: 加勒比海盜: 魔盜狂潮

    台: 加勒比海盜 神鬼奇航: 幽靈海

    中译很明显在秀中华五千年的成语文化,港译明显放弃不了"魔盗"二字,台译明显放弃不了"神鬼奇航"...
    其实作为一部电影个人秀,其实片名干脆改为Jack Sparrow(杰克船长)好了.

    ---------------------------------------------------------------------------
    本文到此告一段落吧,写得好累,可见Johnny Depp经典作品之多...未来的德普主演作品有The Lone Ranger(独行侠)和加勒比海盗5,不知道引进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译名,让我们尽情期待吧!

     4 ) 难看死了.

    简直难看的要死了
    什么啊,我在电影院都要睡着了,恨不得快进啊亲。看了很久我以为还没进入正题一看表已经放了一个半点了啊。
    我喜欢的演员一个个不是打酱油就是表现稀烂啊。
    除了女巫和大妈还有变身狼人前的女儿还将就外,其他人的造型真心让人失望啊。(不过eva green 穿那件闪闪红裙出现时还真是眼前一亮,美爆了)特别是jonny depp 和他的那个什么妻子啊啊啊啊。真心一个失望啊
    还有片子剧情特别弱啊,真是特别弱啊,笑点很低啊,卖萌也没成功啊,剧情拖沓兼带神奇啊。
    关于片子的类型我也觉得好困扰啊。你想要干什么啊,也不是老少皆宜的喜剧片温情片,很多情节明显老少不宜。对于中青年这种片子弱智笑点低不恐怖不血腥不暴力不美型不可爱。你想要吸引的到底是那种观众群嘛
    本来看了影评就没抱很大希望去看的,但是没想到弱成这个样子。
    最后四十分钟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手里,没有一个遥控器...........

     5 ) Eva Green 好女王

    看完这部电影,其实感触最深的Eva Green的角色Angelique,她那霸气而略带忧郁的眼神,那性感而有点赌气的红唇,那鱼美人一样细的腰身和一头金色亮丽的头发,让人觉得真是一个有外表、有内涵、敢作敢当、坚强果敢、独立自主、魅力十足、有情有义的新时代巅峰成功女性。

    但是每个成功的女性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么惊艳优异的Angelique 却也躲不过红尘的纷纷扰扰。爱上那个呆滞而且护家的吸血鬼之后,就注定了她的悲剧。虽然力量强大到可以遮天蔽日,但是却得不到心上人的真心。虽然性格强势到可以无与伦比,但是却难逃出被抛弃的命运。她为了留在爱人身边,愿意卑微的做他的下人跪下来给他擦地,但是换来的却是心上人和别的女子你侬我侬,这如何阻止这枚痴心无比的女子痛断肝肠。她为了让心上人回心转意,愿意将心上人埋入地下,而自己也穿越时间,默默的痴痴等待对方196年,但是最后却是心上人更大的愤怒,这怎能不让这枚用尽心思的女子心如止水。最后,当一切尘埃落定,当战火、硝烟、魔法、各种阴谋阳谋都最终散去时,Angelique 只有拖着一身破败不堪的躯体,落寞的坐在那里,让最后一滴晶莹的泪水滑落脸庞。这是一种何等轰轰烈烈的爱,这是一种何等无所畏惧的情,最后面对心上人时,这枚女子对他的爱已经没法用语言来表述了,只有将自己的心抠出来,呈现给对方。千言万语,千愁万绪,尽在这一颗跳动的心脏中。

    我要说,Angelique 虽然残忍,但是率真;虽然暴力,但是真心。生命中遇到这样的女子,若是直男就娶了她,若是同志就做个闺蜜。一定不会让人失望的。

     6 ) 此片真的有一种承载

    去看了首映,在美国,

    队排的人很长但老人家更多
    和朋友们一起去的,
    朋友对普叔其实不是很感冒,纯属陪我

    看到大部分的老爷爷老奶奶都拄着拐杖什么的,朋友表示对此片的质疑
    实话说我自己看到都是老人家的时候也很困惑

    看完全篇
    感觉其实故事情节的惊喜程度上其实还好,
    但是演员的演技和剧情发展都很有爱啊!
    普叔萌死了!(我会告诉你我是死忠脑残粉嘛?)

    事后才想起来,这个片子不是翻拍七几年的老片子吗,,
    剧情如此不是就很说得过去,,
    在那个时候这个电影应该很新颖吧,,
    而且大多数都是老人家,,嗯,,40年前,,那些老人家也是年轻人啊,,
    这真的跟他们那什么15年后一起看泰坦尼克似的感觉么,,
    不是说它剧情如何,,什么看不懂之类的消极的话,,
    而是说,用心的想一下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电影是一种年轻时代的美好回忆,,

     7 ) 这是Tim Burton的水准嘛

    大杂烩。
    看完都不知该做何感想。
    这是sell恐怖,还是sell家庭亲情,是sell爱情还是sell怪诞?
    男主对女主一而再的始乱终弃,还坚持扮情圣……还终成眷属……
    各种大腕各种打酱油
    还是女配的复古着装最有爱

     短评

    就粉丝们想看强尼戴普演吸血鬼和投资商想赚钱两个目标来说,这个片子还是拍成电视剧比较好,一集40分钟戴普叔叔站着一动不动我都愿意看啊嘤嘤嘤。。 波顿的阴暗气氛营造一如既往的好,奈何缺个好编剧,片子平淡的结束了 竟然还是Happy ending ...【→无药可救的悲剧控..

    5分钟前
    • 风夜|日壳子
    • 还行

    对蒂姆波顿已经不再有什么兴趣

    8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Eva Green!!!!!!!!星全给她吧!\ Johnny Depp越来越大方脸了\ 出现了短暂数秒的Cassie我还以为看花眼或者长得象而已,结果真是她。哭了,你怎么了Cassie!\Tim Burton,求你了,别再那么执着于哥特世界了成吗

    13分钟前
    • 偏时差
    • 还行

    对如今花花绿绿的蒂姆·波顿早就有点审美疲劳了,但是这种故事一塌糊涂,片子很能好看,具有观赏力也已经很不错了。满眼的波顿元素一锅乱炖,尽管狼人和鬼魂噱头凑数般弱爆了,但对我而言,好莱坞老中青几代最美的女人都在片子里了,加上万人迷德普和某人的腐国好基友,足够了。★★☆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德普又拿自己那张很吃妆的脸来骗钱了,让蒂姆波顿拍点好本子,要不然俩人招牌都要砸了.....

    22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较差

    脑残渣男为了一个从精神病院里出来的保姆小三而背叛了爆乳美艳热辣有钱的大奶从而被关禁闭的故事。顺便,美国林妙可好多余。整个电影NO POINT

    25分钟前
    • 毛毛猫
    • 还行

    额,起初非常期待德普的吸血鬼没想到这么没劲,失望啊。只要是Tim Burton的片Johnny Depp都没二话的演。这!是!真!爱!真爱就是即使你已濒临才尽我还是愿意为你赴汤蹈火!!!

    29分钟前
    • A L E X
    • 还行

    12年是成批才尽吃老本年咩?

    31分钟前
    • 闻人林
    • 较差

    波顿的良苦用心完全被误读了……脱骨于剧集原作的风格升调,对美工细节的考究还原,群体表演故作歌剧化均为刻意使然。莫瑞茨的变身才叫惊喜,Eva瓷娃娃巫女脸、多年夙愿终了。倒是坠崖女,实在太脱离氛围了……

    32分钟前
    • 旧书君
    • 推荐

    放下思想,跟这俩怪胎一起傻乐一下吧

    36分钟前
    • PARLIAMENT
    • 力荐

    看得真愉悦~

    38分钟前
    • Daisy
    • 推荐

    因为上映的时段特殊,我之前一直以为这是2012年除妇联之外最有底气的电影。看完以后发现,它只是2012里最有勇气的电影。

    40分钟前
    • 手拥兵♬
    • 较差

    非常失望,白期待这么久了,精华都在预告片里。剧情挺胡诌,叙事还槽乱,前半段平淡,结尾则狗血丛生,某人→狼女我下巴都掉了!德普表演越来越脸谱化,亮点全在Eva Green,太美了,红裙闪瞎双眼!把德普完全比下去了有木有!英伦巨星海伦娜和米勒都龙套,太浪费卡司了!年度最浪费观众感情大片!

    4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看得很欢乐很养眼。一个童话故事。

    47分钟前
    • 薇啸
    • 推荐

    Eva Green是世上最美的女巫代言人:玉石俱焚的爱,丧心病狂的美

    52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好看死了啊!那些吐槽的到底是被什么片惯坏了胃口啊?!有什么好看得过一对不世出的妖孽抽哥特风地相爱相杀啊!DEPP叔比在巧克力工厂时嗲多了啊啊!EVA美得不科学啊啊啊!真爱就算不美也胜在鲜又仙啊!Tim Burton的各个小梗都可爱到爆啊啊啊啊啊啊!

    54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比预想中的要好,典型的穿越喜剧,笑点也大多来自穿越引发的时代错位感。影院的最大好处是美术和服装能更华丽的体现,尤其是伊娃·格林,红裙造型简直美爆了。故事蛮简单的,不过还没有预想的那么渣。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看预告觉得是搞笑片来着,不过其实也倒不是。。。一如既往的,是童话片,当然这个结局暮光之城了点,忍不住喷了。当然七十年代的风格还是很吸引人的,不过最抢眼的还是伊娃格林啊。。。对电影的好感度随着拿到大把黑暗骑士的海报而猛增

    57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完全出我意料,这绝对是波顿近年来最嗲的片子啊,坎普一锅粥,神来之笔不在少数,哪怕最后不免落入俗套的大战还是穿插不少花头,eva green cos T1000多足味;不过整部片最嗲的还是全然不坎普的开头字幕戏,十足六七十年代恍惚风味

    60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元素太多,顾此失彼。野心不小,华而不实。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